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11 题号:573845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任:推荐。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                 植:立B.有久不决             狱:案件
C.囚不当死             法:法律D.将弃官                 去: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B.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不愠
C.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杀人媚人D.委手版归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____________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

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

(节选自《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作者:【唐】李白)

晨起,凄然如暮秋。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节选自《入蜀记》。作者:【宋】陆游)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明】高启)


【注】①开扃(jiōng):开合。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③萦错:纵横交错。④瘗(yì):埋葬。
1.图图朗读完三段诗文,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你指出(     )不合适。
A.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B.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
C.自新河/入/龙光门D.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2.图图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翻译。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3.“天时不如地利”,南京自古地势险要。图图注意到甲文中的“地称天险”“咽喉控带”证明了这一点,你发现乙文中“①_____________”和丙诗中“②_____________”也能证明。(从乙文、丙诗中各摘一句填空)
4.图图发现,三段诗文语言特色不同,给人带来的美感也不一样。你结合诗文中的语句,为图图作了具体解说。
2021-06-23更新 | 13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公益中学10月的生活实践是与“吃”有关的“买菜、做饭”,爱吃荔枝的小语借此机会整理了一些关于“荔枝”的文章,请阅读小语的整理,和她一起探究:

【甲】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白居易《荔枝图序》)

【乙】夫其(荔枝)贵可以荐宗庙,其珍可以王公,十里而莫致门九重兮曷通山五峤兮白去江千里亏清枫,何斯美之独远?嗟尔命之不工,每被销于凡口,罕获知于贵躬。柿何称乎梁侯?梨何幸乎张公?亦因人之所,孰能辨乎其中哉!

(张九龄《荔枝赋》)

【丙】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丁】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节选自苏轼《荔枝叹》)


【注】①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橘,常绿乔木。华,通“花”。②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③醴:lǐ甜酒;酪:lào奶酪。④亭,古代行政区划,多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⑤门九重,宫门。⑤工:同“公”,公平。⑦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⑧枕籍: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过之语境推断法: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其珍可以王公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命工吏图而参考成语法:罄竹难书
亦因人之所查字典:①遭受;遇到②见赏;赏识③机遇;机会④填序号:

2.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亭十里而莫致门九重兮曷通山五峤兮白云江千里兮清枫
3.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语,完成下列习题。
①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无人知是荔枝来。(请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小文读了小语整理的文段后,收获很大。下面是她和小语的对话,根据选文内容,请补全空白内容。
小文:读了【甲】文中的“______”(用原句填空)这句话,我明白了“一骑红尘”“飞尘灰”等描述,因为“美之独远”,吃的时候便要求在运输要求快捷上做文章,杜诗和苏诗都将“妃子的笑容”和“运输者的艰辛”作对比,讽刺了______
小语:你分析得很正确,但他们的诗也有不同。苏诗中“______”的喜,快马疾驰的“______”,特别是人马因此“______”而亡的悲,突出了在唐代荔枝的进贡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请用《荔枝叹》中的词语填空)
小文:你的整理让我明白了阅读积累很重要,特别是探究式地阅读会让自己的文学素养越来越丰厚。谢谢小语!
5.【甲】【乙】【丙】三则材料同样是写“荔枝”,蕴含的情感却各异,请根据文章内容从表达方式写作目的等角度进行分析。
2021-01-03更新 | 1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

唐翁猎虎

纪昀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1.下列加点词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失望,姑命食(准备)B.老翁童子曰(回头看)
C.乃厚赠之。(派遣)D.夫!(真实可信,确实)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B.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C.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D.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唐翁猎虎的神奇?作者借庄子的话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2017-07-17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