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39 题号:573845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丁、野蒿、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⑪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⑫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⑬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⑭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⑮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⑯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1.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2.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
3.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5.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作者:舒翼     本文有改动)

1.本文的题目很具艺术性,请作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
3.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4.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2020-09-08更新 | 5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三棵青菜

①多年以前的辛丑除夕,那大约是城里的百姓饿到极致的时段。三十晚上,母亲七拼八凑,勉为其难地总算做出了几样年菜。看看天要黑了,母亲取出家里的酒票和五毛钱,让我去打半斤散装白酒。把玻璃瓶递到我手里时,她又叮嘱了一遍,下台坡时小心滑,别把酒瓶打破了。

②出门时空中已经飘起了小雪花,好在杂货店不远,就在菜场的对面。门前的铺板已经上了一半,店堂里坚守在为人民服务岗位的值班店员,百无聊赖地倚在柜橱上,随时打算回家吃年夜饭的模样。他验过酒票,收钱找钱,把铁皮漏斗插进酒瓶中,一手握着瓶颈,一手掀开酒坛口的布沙袋,捏住毛竹酒端的高柄,深深地压进酒液里去,利索地一提一倾,玻璃瓶里就有了半斤白酒。

③我接过酒瓶,凑近瓶口闻了闻,一股辣劲直冲脑门。压紧瓶塞,小心翼翼地走下湿滑的石台坡,抬眼看路时,忽然发现对面菜场门前,围着五六个人。这个时候,街面上还能有什么热闹可看呢?好在是顺路,我走过时便从人缝中张望了一眼。居然是青菜!

④地上一并排放着三棵青菜,高梗白,七八寸长,都有小孩胳膊粗细,估算有一斤多重。雪白的肥厚的菜梗,碧绿的舒展的菜叶,都神采奕奕地挺拔着,显见得是刚离地的。

⑤青菜旁边,是一双穿着泥鞋的脚,黑布大裆棉裤,黑棉袄,腰间束着根黄草绳,拢在袖筒里的双手紧抱在胸前,酱紫色的脸膛,说不清是饱经风霜还是冻着了,头上一顶破毡帽。

⑥我的手心里还捏着一毛二分钱,忍不住问:“多少钱?”

⑦旁观的人代他答:“不要钱,要半斤白酒!”

⑧人们的视线转向我身上,立刻注意到我手中的酒瓶:“这娃儿正好有半斤白酒!”

⑨我看着地上的青菜。

⑩真想拿白酒换了这青菜啊!

⑪南京人对于青菜有特别的感情,俗话说:“三天不吃青,两眼冒火星。”差不多有两年了,没见过如此鲜嫩的青菜!而且,就连张牙舞爪的“飞机苞菜”,也不是每天都能买到的。当时凭蔬菜票买菜,即便有票,如果你排队排得太靠后,菜卖完了,那也只能“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⑫如果我把这三棵青菜换回去,肯定是今年春节最受欢迎的美食。然而,父亲呢?

⑬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年轻时一好烟,二好酒,三好茶。这两三年,他的烟瘾、酒瘾、茶瘾,都被熬到了极致。我曾在放学路上悄悄为父亲捡烟头,一个星期的所获,剥出一小火柴盒。父亲打开那个火柴盒时,脸上的表情,感动之外,更多的是羞愧,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去沿街捡垃圾。但只是一瞬间,他便裁出一角纸,卷成一支烟,点火猛吸,一口就抽掉了一半。后来连烟头都捡不到了,有人教父亲卷干荷叶、柳树叶抽,抽一口,咳呛几声,也算过了瘾。上半年家里的酒票,被父亲换了两张烟票。这半斤酒,该是父亲辛劳一年仅有的一点享受了。我又怎么忍心剥夺呢?

⑭我抱着白酒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在担心,是不是冻得手抓不住摔了瓶子不敢回家。我说不是,是在看青菜,有人要用三棵青菜换半斤白酒。父亲忙说,你怎么不换呢?我也想吃青菜呢!


结尾一:

我什么也没有说。

很多年过去了,现在别说过年,就是平常的物质生活也已经极大丰富了,那三棵菜却一直鲜亮地在我眼前,它们曾细微地衡量着亲情的比重,也在艰苦的环境里让我很早就知道了亲人的意义:那就是全心全意地为对方着想,像旭日暖阳,包围彼此。


结尾二:

父亲说完,套上外套,拿起那半瓶白酒就赶忙走出了家门。风雪中,父亲的背影走得匆匆,只是一会儿的工夫,便消失得看不见了。

不多时,父亲带着一身寒气从门外进来。他怀里的半瓶白酒,现在已经被换成了那三棵让我驻足良久的青菜。那个年,我们家的年夜饭,主角便是那三棵青菜。

直至现在,那三棵青菜的味道依然留存在我的记忆中,我小心地将这味道珍藏。我知道,这味道,是家的味道。


学校《文苑》杂志推出了“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本期赏读的是小说《三棵青菜》。
(1)小说的结尾往往对整篇小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读全文后,你更欣赏哪个结尾?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
(2)“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完成这个任务。(不少于100字,可偏重于任一结尾写作)   
2023-10-11更新 | 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现代文阅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选文出自散文集《_______》,这集子又名《_______》,作者是_______,文中的阿长是我家的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句话?
3.我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是因为什么?
2019-10-26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