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 评论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04 题号:5742111
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新京报》(电子版)的一篇时事评论,完成小题。

最近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摔跤手爸爸打破性别歧视的藩篱,把自己的女儿训练成摔跤冠军的故事。电影刚一上映,就获得了爆棚的口碑,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

①阿米尔·汗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的演员,凭借的是他对电影精雕细琢的苦功夫。


这次为了出演《摔跤吧,爸爸》,已经52岁的阿米尔·汗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由于需要出演电影主角19岁、29岁和55岁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所以在身材上需要阿米尔·汗随着年龄改变而有所变化。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折磨成这样呢?替身或者道具,都可以帮助自己完成演出。②阿米尔·汗却说,如果不自己增肥成一个胖子,就没法真正体会一个胖子的心境。而之所以要打乱19岁、29岁、55岁的拍戏顺序,那是因为他怕戏拍完了再无动力瘦回去。

阿米尔·汗一年只接拍一两部戏,而每接一部戏,都必须全力以赴。由阿米尔·汗出演的电影,几乎部部都是经典。但在每一部经典的背后,其实也没多余的“奇迹”或天赋,无非只是超乎寻常的付出和大量汗水而已。

阿米尔·汗的认真劲,会让我想起中国80年代拍《红楼梦》和《西游记》的那批老艺术工作者。今天,我们都以为,在小鲜肉当道的时代,工匠式的打磨、精雕细琢的演出,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可这个印度的国宝级演员却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用心,永远都不过时。

阿米尔·汗是一个有“工匠之心”的人。这足以使他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但显然还不足以让他成为“印度的良心”。让他成就此荣耀的,是他“影以载道”的努力。

阿米尔·汗每拍一部电影,几乎都在关心印度的社会问题。《三傻大闹宝莱坞》关注刻板的教育问题,《我的个神啊》关注的是极端宗教,《摔跤吧,爸爸》则关注女性歧视。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电影之余,阿米尔·汗还做了一个关注印度当下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的电视节目,叫《真相访谈》。④他做《真相访谈》这档节目,用的是印度国徽上的梵文格言
“唯有真理得胜”,用我们这边的话来说,大概就是“用事实说话”。

所以阿米尔·汗的三观虽然很正,但在表达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却又极其谨小慎微。他不是充满理想主义的煽动家,而更像一个小心求证的优秀记者。为了获得更确切的数据,他和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奔赴印度各地调查、取证,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背后都有数据在支撑。

在儿童性侵这个问题上,他和团队得到的数据,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在印度,竟然有53%的受访者表示,童年时期曾经遭受过性侵。

关心社会,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阿米尔·汗而言,除了让他被人称之为“印度的良心”外,并没有带来什么实际好处。相反,因为这份“炽热的良心”,他得到不少麻烦和损失。他惹怒过地方政府和印度教激进团体,并且因此丧失了印度电子市集巨头Snapdeal的代言;他的人身安全也因此受到威胁。然而,阿米尔·汗不会因此就停止关心社会问题,因为他是阿米尔·汗,是印度的良心。

曾炜(媒体人)

1.作者认为被称为“印度良心”的阿米尔·汗有哪些伟大之处?请简要概括。
2.编写导读语要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下列最适合放在文章前面方框内作为导读语的一项是(       
A.印度国宝级演员再掀热潮!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获得爆棚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9.2。
B.为了女性,他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他还打乱了19岁、29岁、55岁的人生顺序!
C.阿米尔·汗的认真劲,让人想起80年代拍《红楼梦》和《西游记》的老艺术工作者。关心社会,用心做事,永不过时。
D.阿米尔·汗的每部电影几乎都在关心社会问题,为此他惹怒过地方政府和印度教激进团体,甚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
3.阅读时评类文章要能区分观点与事实,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是表明观点还是陈述事实?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阿米尔·汗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的演员,凭借的是他对电影精雕细琢的苦功夫。

②阿米尔·汗却说,如果不自己增肥成一个胖子,就没法真正体会一个胖子的心境。

③阿米尔·汗是一个有“工匠之心”的人。

④他做《真相访谈》这档节目,用的是印度国徽上的梵文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表明观点:                          陈述事实:                  

4.请你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以这篇文章为例,探讨时事评论的特点。
2017·浙江衢州·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9]
【知识点】 评论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谈读书(节选)

弗朗西斯·培根

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⑤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第②至⑤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你在课下,一定搜集了一些读书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两句来。
4.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对你性格的影响。
2017-09-19更新 | 23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吃苦的教育

蒋子龙

①暑期中,各式各样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夏今营,培训班甚为活跃,收费还挺贵。家长们却兴致勃勃地花钱让孩子们去“吃苦”原因是,当下世间有一股风,觉得中国的孩子太娇宠——人家日本、美国的孩子,三四岁就整理自己的房间,五六岁帮着做家务,七八岁能干些粗活儿、重活儿,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越比较越觉得,中国孩子将来恐怕“只配给外国孩子打工了”。

②不知这些娇嫩的“中国孩子”,包括占一大半的农村孩子吗?谁敢说,他们太过娇宠了?主流媒体曾多次报道,农村有些六七岁或十来岁的孩子,不仅担起了全部家务,还要下地干活儿,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然而让他们感到最苦的却不是这些繁重的劳动,而是不能上学读书,即便有些孩子随着打工的父母来到城市,也难以享受到跟城里孩子相同的读书条件……如果像教育专家们说的“温室效应”将毁灭中国孩子,那么,这些更庞大的“穷苦效应”,能成就广大的农村孩子吗?

③中国城里的孩子即便不理房间、不做家务,却未必就不苦,比如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苦呢?

④有人特别喜欢拿外国孩子做楷模,说美国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将几个七八岁的孩子扔进原始森林,孩子们饿得受不了就抓耗子吃。不知说这话的人们,是否进过原始森林呢?中国的原始森林在哪里?如何能带孩子轻松进入?我敢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曾颇费周折地进过原始森林,进去不一会儿,就辨不清东南西北,身上被无名毒虫咬了许多疙瘩……

⑤在原始森林里,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食物,而是怎么不成为毒蛇野兽的食物,或如何避免走不出来被困死在里边。不要说是七八岁的孩子,即便是成年人,如果没有接受过野外生存训练,在原始森林里想挨过一周也是不可想象的。

⑥宁夏有两位家长,在假期将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赶出家门,不给钱,不给食物,让他们体验生活,两个孩子在银川的街头流浪,饿坏了就坐在路边一边哭,一边乞讨,这不是真苦,是“装苦”,是一种“变态的苦”,对孩子们是否能起正效能,也可想而知了。

⑦古谚说:“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苦难临头,不吃也得吃,而且,吃的苦多,与将来是否优秀乃至能否出人头地,也不一定成正比,吃得“苦中苦”,未必就一定成为“人上人”。

⑧吃苦不是目的,人类的全部努力就是为了不吃苦或少吃苦。因为不得不吃苦,或为了不吃大苦而不得不提前“自找苦吃”都是为了培养品性、锤炼意志,意志的磨炼能弥补天分的不足,改掉不良习惯。

⑨“狼爸”“虎妈”在现实中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家长可以做到的是,跟孩子不说空话、假话、大话,与孩子一起正视现实。志士苦其心,让孩子看到你的苦心、你的努力,并为之钦服和感动,然后,才谈得上教育,教育也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选自《河北日报》2018年8月31日,有删改)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反驳“吃苦的教育”的?
2.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穷苦效应”具体指什么?
3.将选文第⑥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2019-11-19更新 | 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每人都有一个宝藏
邹扶澜
①小学的时候,读唐朝诗人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老虎,就拉开弓猛力地射去。他估计老虎死了。第二天去看,发现“老虎”原是一块巨石,射出的箭深深地扎在石头里。后来又有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很惊奇,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劲,又射了多次,可箭还是一支支折了,最后只好放弃。
②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拯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入滚开的水中,它却能忽跃起而逃生。
③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能,而非要等到危险时刻来临才发出惊奇或无奈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会产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啊!
④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不过她发现她可以再到人世活一天,于是选择了12岁生日那天。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品尝每一寸光阴的欲望。但她伤心地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着,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人们活着的时候几乎没有认识了生活,大多数人都在虚度年华。”   
⑤答案不言自明:是懈dài!是对时光流逝的漠然,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
⑥这真是让上帝都痛心不已的事。一个人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不难,可是你不去做,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却是连鬼神也奈何不了的。扪心自问,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种忧患和危机之中度过,是否真诚地拥抱了每一缕阳光和晨曦,又是否真切地体味了生命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了生活”呢。
⑦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guàng,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⑧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忽( ) 能( ) 懈dài( ) 闲guàng( )
2.文章题目运用了比喻,“宝藏”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4.文章连续运用李广射虎、青蛙实验、美国戏剧三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如果将后两个事例调换位置可以吗?说说理由。
5.由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我们会联想到一篇课内文言文的观点,这篇课文是____________。
6.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和动物在生命遇到危险时,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
B.我们要珍惜时间,挖掘自身的能量,将其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C.要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能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
D.每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能量和威力。
2015-03-03更新 | 1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