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3 题号:5742586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与友行   期:________
(2)后乃至        去:________ 
(3)尊君在        不:________
(4)下车之        引:________
(5)元方入门不 顾:__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前后半句各标一处)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期 日 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知识点】 历史事件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宇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_____
(2)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
(3)于邸中为假山_______________
(4)闻之毁焉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3.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姚坦和范仲淹都是中国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020-02-08更新 | 1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理解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鲁肃过寻阳
(2)恐已
(3)蒙以军中多务
(4)盲臣敢戏其君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解释。
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2019-09-06更新 | 2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第下列小题。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1.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2.优莫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两人在劝谏君王的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联系课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在劝谏方式上的共同点。
2018-07-19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