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7 题号:6295416
(二)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
3.翻译下列各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仿佛若有光(_____)   答之(_____)
不知有汉(_____)   无论魏晋(_____)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
6.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横线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1)似与游者相     乐: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________
(3)以其境过        清:___________   (4)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
(5)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诵读下列句子,每句至少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甲】【乙】两文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概括。
2019-07-07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感受古人对桃花的喜爱,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桃花

凡言草木之花,矢口即称桃李,是桃李二物,领袖群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桃花能红李能白一语,足尽二物之能事。

然今人所重之桃,非古人所爱之桃;今人所重者为口腹计,未尝究及观览。大率桃之为物,可目者未尝可口,不能执两端事人。凡欲桃实之佳者,必以他树接之。桃之未经接者,其色极娇,酷似美人之面。所谓“桃腮”、“桃靥”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非今时所谓碧桃、绛桃、金桃、银桃之类也。此种不得于名园,不得于胜地,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复有其乐。

噫,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凡见妇人面与相似而色泽不分者,即当以花魂视之,谓别形体不久也。然勿明言,至生涕泣。


(丙)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咸来问讯”可看出村人对桃花源外的生活很感兴趣,但习惯了桃花源的生活而不愿离开。
B.碧桃、绛桃、金桃、银桃之类的桃子一般都是嫁接过的,口感往往较好。
C.乙文由花朵娇艳美丽但花期很短的桃花联想到那些红颜薄命的女子,并为其感到惋惜。
D.《桃花溪》这首诗从远到近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由实入虚,构思布局新颖巧妙。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今人所重者为口腹计,未尝究及观览。
3.《桃花溪》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孙洙评价“《桃花溪》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此诗中哪些内容来自《桃花源记》?所表达的情感又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分析。
2021-03-09更新 | 3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A.沿阻绝 溯:
B.空谷传   响:
C.江水又   东:
D.人际所   绝: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仅停一处)。
虽 途 迳 信 宿 犹 望 见 此 物
3.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描写。【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020-01-04更新 | 1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