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6347113
拓展阅读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周公诫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 ①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②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③相:辅佐。④德行:道德品行。宽裕:宽大,宽容。⑤守:保持。⑥恭:肃敬,谦逊有礼。⑦荣:荣华显贵。⑧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⑨尊盛:位高势盛。⑩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愚:愚拙,不巧伪。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年时驰
(2)成枯落
(3)吾德行宽裕
(4)谦德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非宁静无致远
A.静修身B.非志无成学
C.子无鲁国骄士D.守之浅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甲】【乙】两文都是父亲告诫儿子的话,他们有什么异同点?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柄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二)楚人和氏得玉璞田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卞和泣玉》)


【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为什么。④理:治理,这指加工雕琢玉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之不以其道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通过“识马”“相玉”,语段(一)和语段(二)反映的社会现实有什么共同特点?
4.语段(一)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语段(二)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个语段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1-11-01更新 | 1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chī)枭(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          )       (2)躁则不能治性(          )
(3)人疾之如仇(          )          (4)之如鸱枭(          )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B.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C.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4.阅读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
【甲】【乙】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学习,【甲】段文字强调“          ”是学习的是学习的前提,【乙】段文字则告诉我们“          ”是学习的目的。
(2)联系实际,简要说说你对学习的认识。
2019-01-31更新 | 1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爱莲说》和《养竹记》,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尘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砥砺:磨练,锻炼;⑤庭实: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欣赏。
1.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三处停顿。
竹 心 空 空 似 体 道 君 子 见 其 心 则 思 应 用 虚 受 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则思中立不依(           )
(2)人多(            )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莲,花君子者也/故君子人多树
B.陋之有/竹似贤,
C.竹节贞,贞立志/君子之行,静修身
4.翻译下列句子。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5.比较分析甲乙两文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名分类爱莲说养竹记
物的特征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亭亭净植竹性直竹节贞
对应君子的品质(1)_____(2)_____、正直端庄雅致正直无私(3)_____
两文共同的表现手法(4)____________
主旨(5)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君子贤者高贵德行的仰慕和追求

2021-10-18更新 | 2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