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2 题号:634711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
(2)有龙则
(3)是陋室
(4)惟吾德
(5)谈笑有鸿
(6)可以素琴
(7)无案牍之劳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傅永列传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皆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让:责备。②报:回信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晚乎
B.洪仲深让而不为报
C.下车引
D.康肃笑而遣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非复吴下阿蒙
C.唯傅修期耳
D.待久不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吕蒙和傅永才略长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两文的画线句,在表现人物的才略上运用了什么相同的手法?
2018-07-05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盗玉大夫

魏田父①有耕于野者,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②之弗利其家,弗如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③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④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上大夫禄。  

【注释】①田父:老农。②蓄:藏。③庑(wǔ):廊,厢房。④ 遄(chuán):疾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          )。
A.宝玉径尺/之心而寓之酒也
B.畜之弗利其家,弗如之。/兴汉室,还于旧都
C.玉工望之再拜而立/子墨子起,再拜
D.长上大夫禄/之不能尽其材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
                                             
3.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017-05-20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④戕:杀害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再(      )
(2)知其一(      )
(3)其果不出血(      )
(4)可据理以有无哉(      )
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至石半/定非我所见B.如言/一盗拽妻起
C.果于数里外/不其所以然D.又戕其耳人/不知不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A“______”(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B“______”(用甲文原文填空)。
2020-04-09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