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2 题号:63471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无从致书以观(        )
②不敢稍(        )
③蒙始就学(        )
鲁肃过寻阳(        )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甲文是通过____________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______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2019-04-15更新 | 11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刘禹锡)

【乙】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释】①尚:崇尚。②随分:随意。③侈:显扬,夸耀。④臭(xiù)味:气味,比喻同类的东西。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陋室铭》中的“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句表现了居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以情趣之雅可窥见“陋室”不“陋”。
C.甲文语言风格鲜明,以骈句为主,乙文用四字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D.甲文作者借用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意在表明自己的“陋室”更加有名。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语段【甲】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简要分析。
4.两个语段中,“陋室”主人与“吾斋”主人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语段的内容加以概括。
2023-07-24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无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注释】①虞:考虑,防范。②从:同“纵”。③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④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⑤殒:死亡。
1.甲文选自《孟子译注》。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于士
②法家
国外患
其富强
3.翻译甲文中画线语句。
4.甲文第一段列举的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5.甲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乙文,简要说明“死于安乐”在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2023-08-12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