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8 题号:6361691
(二)阅读《马说》,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其道                            非志无成学 (《诫子书》)
B.美不外见                                非学无以广 (《诫子书》)
C.安其能千里也                         石兽于水中 (《河中石兽》)
D.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2.《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文末“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选自韩婴《韩诗外传·颜渊论御马》)


【注释】①佚(yì):通“逸”,逃跑。②谮(zèn):说人坏话,诬陷别人。③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④躐(liè):超越。⑤趣:同“促”。⑥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⑦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1.下面加点字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曰                           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B.然犹策之不                    转转不(《河中石兽》)
C.不识吾子何知之             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D.造父不其马                    其远而无所至邪(《北冥有鱼》)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2)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
4.【甲】文看似说马,实则论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A___,韩愈希望统治者的用人之道是B___;【乙】文看似说马,实则论政,颜渊认为东野毕佚马的原因是C___,他希望统治者的为政之道是D___。(ABD用自己话回答,C用原文回答。)
2023-08-22更新 | 29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甲乙两个选文,回答文后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康肃笑而     __________             (2)见舟而畏之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尔安敢轻吾射!
(2)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3.请用原文回答:【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017-08-08更新 | 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

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匡庐奇/佳木而繁阴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忘路远近
C.因峰腋寺作为草堂/能刺寡人之过者D.乐天来为主/克,公问其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
A.险躁不能治性B.入无法家拂士
C.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陋室外部环境。
B.【乙】文“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写出草堂选址原因。
C.【甲】文通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句式整齐,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乙】文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D.【甲】【乙】两文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有共同的精神追求。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二处。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2023-06-09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