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
(2)尔安敢
(3)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B.康肃笑而遣 |
C.自钱孔入, |
D.乃取一葫芦置 |
A.【甲】文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
B.【甲】文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 |
C.【乙】文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告诉我们求学也好,问道也好,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的道理。 |
D.【甲】【乙】两文分别运用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但却揭示了相同的道理。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我酌油知之。
(2)康肃笑而遣之。
(3)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相似题推荐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一作: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⑤易:交换。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困于心
(2)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
【推荐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不为
(2)故患有所不
(3)
(4)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4.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对此你有何见解?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②,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③而荫乔木④,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⑥其民乐其岁物⑦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⑧,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丰乐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旅游区。②事简:公务简单。③掇(duō)幽芳:意为欣赏清秀而芬芳的风景。掇,拾取。④荫乔木:在大树下乘凉。荫,荫庇,乘凉。⑤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⑥幸:庆幸。⑦岁物:收成。⑧因为:于是就。本:根据。⑨道:称道。⑩宣:宣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②
③遂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修之来此
A.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B.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
C.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⑵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译文:
5.从选文和《醉翁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1)
(2)
(3)去
(4)
(5)
(6)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选贤与能,讲信
③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 |
B.故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
C.是谓大同予谓菊 |
D.是故谋闭而不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作者认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 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加点词语。
①相
②下车
③
④须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②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译文:
3.文段理解。
①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 “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② 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一条即可)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