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4 题号:6440477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如外人_____        (2)处处_____        (3)病终______
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B.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C.“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D.“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第①②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有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的“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yín)龂然: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侮辱。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灌水之,有溪焉:_______________
而适于余: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女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有何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17-10-19更新 | 2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苏轼44岁时被贬至湖北黄州,曾寓居此地。②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③瀹(yuè):浸渍。④夤(yín)缘:循沿。⑤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时何氏作堂竹间课内迁移法:方行(《狼》)
春蚕到死丝
_________
则园已易主参考成语法:地而处_________
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查阅词典法:①到……去;②适应,顺从;③恰好;④适才,刚才。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闻 坐 客 崔 成 老 弹 雷 氏 琴 作 悲 风 晓 月 铮 铮 然 意 非 人 间 也
3.《记游定惠院》中,作者为访海棠而往。却不写海棠,反而详写老枳木,为什么?
4.《海棠》一诗表达了诗人对海棠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5.《记游定惠院》与《海棠》都是作者在宋神宗元丰七年时创作的,你认为作者在文言文和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一样吗?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021-05-13更新 | 1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③轼武卫营 诣:
全其城 卒:
(2)请用“/”为下面这句话断句。(标示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从【乙】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2021-10-16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