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0 题号:6451552

人琴俱亡

王子献、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梆地云:“于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①王子猷、子敬: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三个儿子。王献之,字子敬,是王羲之第七个儿子。

1.推断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     )     (2)索(     )
(3)语时不悲(     )                  (4)人琴(      )
2.用现代文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丧”?这反映了什么?
4.子献在子敬死后月余也亡,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点】 历史事件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      )
(2)所有甚于死者(      )
(3)故患有所不(      )
(4)汉节牧羊(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隐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B.【乙】文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的“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4.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是个怎样的人?
2022-12-25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 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之(仔细)B.臣之妻臣(偏爱)
C.皆以美徐公(在)D.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一心,一定)
4.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2-07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宦官到凤翔法门寺,要把释迦牟尼佛的遗骨迎入宫供奉。韩愈闻言,写了《谏迎佛骨表》上奏皇帝,皇帝大怒,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乙]谏迎佛骨表(节选)

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ー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含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注释】①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文中指天竺(今印度)。②黄帝,与下文中的少昊、颛顼、帝喾、帝尧、殷汤等均为传说中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③乃:竟然。
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
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者黄帝在位百年(        )            (2)非因事佛而致(        )
(3)年代(        )                         (4)国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4.《旧唐书·韩愈传》这样评价韩愈:“愈(指韩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你赞同这一评价吗?结合诗文内容和相关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2020-12-06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