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 杂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4 题号:654208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拒绝阅读就是拒绝美好

①一个人对文化品的需求程度,实际上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反映。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

②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一门心思追逐财富,每天不肯拿出哪怕一个小时来阅读。其实,这些人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不懂得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一个只是拥有财富而没有文化的人,不过是财富的管家罢了

③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发生着让人痛心的事,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是一个专业工具罢了。比如两个弹奏钢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④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成为硕士、博士,但那不是文化。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没有这样的文化追求,是可怜的,也是不可能和谐发展的。

⑤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⑥很多华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购买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

⑦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仅仅精于自己家族和企业的业务领域,而对于社会文明则茫然无知。这样的茫然和无知,导致的后果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漠视。

⑧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

⑨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放眼我们的社会,有哪些人心怀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在认真地阅读?我们现在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文化素养,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心,是善良的人文情怀。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

⑩阅读使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格,涵养崇高情怀。而一个人只有培植了崇高品格,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谈论的“阅读”不是指对专业教科书的学习,更多的是指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阅读。
B.一门心思追逐财富、缺乏文化阅读容易导致对社会文明的无知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C.作者拿钢琴家和钢琴演员的事例进行对比,揭示了“文化阅读能够让人发展得更好,挣钱更多”的道理。
D.很多海外华人从中国购买大量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获得文化归属感。
2.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点明阅读与文化素养的关系,结尾揭示阅读与道德、品格、情怀等人文素养的关系,虽一线贯通,却始终未能点题。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指出拒绝阅读的弊端,中间列举三类人因各种原因而缺少文化阅读的事实,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揭示阅读的重大意义。
C.本文层次分明。第③④段论述大学生缺少文化阅读的弊端;第⑤⑥段举海外华人因孩子缺乏中华文明而苦恼的事例,论述了文化阅读的重要性;第⑦—⑨段举富人缺少文化素养的事例论述文化缺失的后果。三个层次,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D.文章各部分衔接紧密,如第⑦段“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这一句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列对文章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思路严密,如第⑦段中“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与第②段的画线句形成照应。
B.这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性文章,没有明确的思路和线索,思维跳跃而随意,从大学生到海外华人,又突然跳到富二代、富三代等。
C.第②段用现在大多数人不肯花时间读书这一现象引出后面的论述,第③—⑨段从大学生、海外华人、国内富人的事实展开论证,得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这个结论。
D.第②段中“……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贴切地揭示了财富、文化素养与人的关系。
2018·四川乐山·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7]
【知识点】 杂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文学里最好的东西

⑴文学到底是什么?

⑵当我二十多岁从事写作时,对于如何在小说里体现出某种知识和智力非常着迷。我对那种一眼可以看到底的故事没有兴趣,更希望在写作中跟读者进行一种智力上的游戏。所以我会写一些所谓别具一格的故事,比如我在描述某个场景或者描写某个人物的时候,我脑子里可能会出现一些经典作品,会想跟这些大作家掰掰手腕:人家已经写得那么好,我有没有可能用另外一种办法写。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这是写作当中非常迷人的部分。

⑶但是最近这些年来,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发现当越来越多的写作以娱乐读者为目的,文学里最好的、最核心的东西被屏蔽了。这个东西,我称为真知。文学提供一个媒介,需要我们去了解生活,然后获得我们对生活的某种感觉。而这样一种真知,在当下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中都缺失了。

⑷就创作层面而言,现代作家和施耐庵那个时代的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能够利用的资源不是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而是我们的日常经验,因为我们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跟作家作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⑸日本评论家小林秀雄有一个观点,认为现存的小说已经建立了无数的范式来描写所谓客观化、对象化的社会生活,而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又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这使得小说家几乎无所不能:没有什么角色能把你难住,没有什么领域是你无法触及的。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现实主义小说家不是在写小说,而是被小说写。

⑹这个论述揭示了一个问题:一个作者的特定修养、特定出身、独属于自己的情感结构和社会认知,甚至独属于自己的绝望和痛苦,在今天似乎已经没有用了。这导致小说在今天遭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备任何神秘感,不带有任何真正的情感,所有人物都可以互换而不具备特定性。

⑺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一个人具备很好的语言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是不是就一定能成为好作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再高的才华,再好的讲故事能力,都无法帮助一个人真正写出生活中哪怕一点点的、充满光芒的真知。我们之所以对文学作品中的有些人物不能忘记,正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他有强烈的特征。

⑻这种刻画人物的能力连带着这样的人物在今天的小说写作中已经失去了。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具备三样东西:首先要尊重这个人物,第二要理解这个人物,第三要爱这个人物。汪曾祺就曾经说过,文学写作最重要的前提是你要钻到对方心里去

⑼你怎么了解一个人的心?只有通过爱,通过理解,通过真正的交往,所以这时候你要调动的是你真正的经验,这个东西我把它称为文学当中的真知。这种真知在今天,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然而如果这样的真知跟你笔下的世界没有关联,我们怎么跟读者之间建立真正的联系?

⑽真知的缺失同样存在于阅读层面。很多人在读了小说之后就去模仿小说,用小说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这样的读者,她读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小说,觉得生活中充满浪漫,一生就应该这样过,她的生活观在她没有进入实际生活之前已经奠定了,所以整天做梦,梦见一个英俊的、风度翩翩的人,跟自己在灯下跳舞,但是她偏偏嫁给了一个兽医,这个人很木讷,半天不说一句话,也挣不了几个钱,这导致了她生活最终的崩溃。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生活,而且应当帮助我们改变生活,但它绝不是说我们直接模仿小说里的人物,而是需要我们综合理解作品里的智慧,然后获得某种感知,把这种感知用于你的实际生活,如果得到印证,真的能够帮到你,才会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

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重塑文学和生命、和生活的关系,才能在文学和生命、和生活之间,建立起某种深刻的联络。

(文/格非)

1.阅读第②段,概括二十岁的“我”沉迷写作的原因。
2.阅读③-⑥段,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当下文学创作“真知”缺失的原因。
3.如何理解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文学写作最重要的前提是你要钻到对方心里去。
4.结合全文回答,如果要保住“文学里最好的东西”,文中对作者和读者提出了哪些共同的建议?
2020-04-18更新 | 1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莫言的清醒

陈鲁民

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

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 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

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

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

⑤牛顿的功绩曾经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

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获奖的科学家、演员,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因为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忙于应酬,结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边缘化,黯然失色,很快就淡出人们视野,成了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

⑦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绑上黄金,它还能高飞吗? ”荣誉与奖励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得到它,也为得到它而欣慰,但绝不能当成沉重包袱背起来,背上它会迟滞我们攀登的脚步。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作者为什么从莫言两度获奖的感言写起?
3.文章③⑤两段分别列举居里夫人和牛顿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谈谈你对莫言的“清醒”的理解。
2018-03-12更新 | 4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奋斗精神是勇于拼搏的斗志。是自强不息的精气神。我们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②奋斗精神很早就存在于中华文明的基因之中。《易经》所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先民奋斗精神最生动的体现,中华文明赓续至今,除了依靠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还离不开中华儿女在苦难面前接力奋斗。

③奋斗精神可以克服重重困难。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袁隆平,面对西方学者“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妄断并没有轻言放弃。他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奋斗精神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跑遍了半个中国,历时六年时间。在海南岛的南江农场的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克服了杂交水稻这一项世界性难题,解决了上亿百姓的温饱问题。

④奋斗精神可以创造丰功伟绩。京杭大运河至今已存续250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运河人从没有停下开凿、疏浚、修缮、治理的脚步。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这样驰而不息的奋斗,才创造了大运河流经千年仍能使用的世界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摆脱两极格局下大国的挤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闯关夺隘,继续发扬奋斗精神,不断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正是因为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高度”才能一次次刷新全世界的认知;

⑤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是在继往开来中奋力推进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实际行动建功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奋斗精神是勇于拼搏的斗志,是自强不息的精气神。
【乙】第②段引用《易经》的话,意在证明古代君子最早具备奋斗精神。
【丙】第③④两段分别从克服困难和创造功绩两个方面论述奋斗精神的作用与意义。
3.《愚公移山》的故事适合放在第几段作为论据?请结合文章和《愚公移山》的具体内容加以阐释。
2020-06-02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