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0 题号:65495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1.解释加点词语。
①欧阳晔鄂州(        )       久不决(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独留一人          负者歌
B.出其桎梏饮食       出淤泥不染
C.自临                 如土石何
D.皆右手持匕          物喜
3.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两处。
公 曰 杀 人 者 汝 也!
2018·甘肃白银·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10]
【知识点】 历史事件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上梅直讲

苏轼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他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梅直讲:梅尧臣,北宋诗人,曾任国子监直讲。②升斗之禄:微薄的俸禄。③执事:指梅尧。臣。④容:疏通关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自(       )       (2)而之十余年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3.梅尧臣喜欢苏轼文章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全文来看,苏轼认为什么才是真正快乐的事情?
2022-05-04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


【乙】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逐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节选自《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注:①陈:同“陈”布阵。②谢玄:东晋将领。③融:即苻融,前秦将领。④坚:即苻坚,前秦皇帝。⑤蹙:逼近,逼迫。⑥蔑:没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何          ②中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C.①战则          ②俟其欣悦,则又
D.①逐之               ②公问其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4.《左传》重写“谋略”过程,《资治通鉴》是为统治者提供“借鉴”的,也非常重视写“谋略”的过程。因此两部书在材料的详略安排上有共通之处,这一点已在两段选文中体现了出来。请你说说两段选文在材料的详略安排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021-06-09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正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资治通鉴》)

注:累迁:多次升官。          昌邑:地名。               茂才:秀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遗:遗失)B.王密为昌邑令(为:做)
C.故人知君(知:了解)D.密愧而出(愧:惭愧)
2.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杨震有什么样的品质呢?
2018-04-09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