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课文 > 中国古代作者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6622024

爱莲说

周敦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周敦颐传》节选

1.甲乙两文都和周敦颐有关,他是______(朝代)哲学家,他著有《________》和《通书》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当死        (2)欲治之
(3)亭亭净        (4)不可玩焉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中作者绘莲栩栩如生,那么他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莲的?
5.乙文以传记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周敦颐,请概括出文中与他相关的两件事,要求语言简洁。
6.结合两篇文章说说你对君子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徒,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注释】①郭橐( tuó)驼:人名。②为观游:修建观赏游览的园林。③蕃:繁多。④孳(zī):生长得快。⑤莳(shì): 移栽。⑥土易:换了新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谈谈当前的儿童教育问题。
2018-04-14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其筋骨_______________        (2)于虑_______________
(3)引喻失_______________        (4)论其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写内外之臣失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写内外之臣尽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论述到了国家治理的问题,其中甲文阐述了_______________、治理国家两个方面的问题,乙文阐述了_______________观点。
2017-12-23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文言文阅读                           

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文:韩信受辱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淮阴侯列传》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信孰视之(通“熟”,仔细地)
B.若虽长大,好带刀剑(若:如果)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信亦知意\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
B.始布衣时\不足外人道也
C.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曹操比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泉香酒冽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乙文中韩信由最初的“布衣”到日后成为著名的军事家,选文中由两件事让他倍受触动:寄食遭亭长妻嫌弃,遭受屠中少年胯下之辱。
B.面对淮阴屠中少年的侮辱,韩信没有挺身反抗,表现了他忍辱能屈的大丈夫品行。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等三人的故事都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屈辱常常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从屈辱中奋起才能取得成功。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1)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18-06-25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