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课文 > 中国古代作者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0 题号:6624156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丙】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下列加点词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隔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3.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事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面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避。
4.将下列句子翻译咸现代汉话。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018·四川眉山·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曰: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⑦办:具备。

1.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窥谷忘(      )
(2)徒语哉(      )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
B.自/富阳至桐庐
C.仆去月/谢病
D.既/素重幽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8-05-23更新 | 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下:迅疾跳下。②踞:趴。③盬():吸饮。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蜘蛛丝疾上(          
②蛇稍倦 (          
③蜘蛛盬其脑(          
④果腹而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复昂首欲吞之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夫君子之行
C.宋之丁氏                    D.又数刀毙之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 大 蛇 过 其 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久之,蛇将行矣。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4.从蜘蛛战胜大蛇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不少于两点)
2019-02-26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不独其子
(4)货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如外人
事无大小,以咨之
C.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行也
,欣然规往
3.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甲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的诗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2018-06-13更新 | 6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