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27 题号:6807885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发谷与民,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   牍:书信
C.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树林阴翳,鸣声   有谴,我任之
B.太守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
C.醒能述文者   画竹、兰为长
D.燮开仓赈济,阻之   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4.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班级开展“宋韵历史名人传记”研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为研究宋人精神,小李等人查询了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制作了一张欧阳修贬谪图,请你参与完成探究成果。
①探究上图诗句内容,得出结论:欧阳修两次被贬路上都抒发了①_____情感,到达被贬地后,他都通过②_____调节自己的情绪。
②好朋友小文考砸了,非常伤心,小李想用欧阳修的贬谪经历来安慰小文,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上图诗文内容阐述理由。
小李还查阅了有关欧阳修的其他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任务。
【甲】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论时政得失。宰相之,斥守饶州。欧阳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明年,移乾德令,复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欧阳公掌书记,欧阳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

(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有删改)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后面的丞相为仁宗时期权相吕夷简。②欧阳公:指欧阳修。③辟:征召来授予官职。掌书记:官名。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也。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④机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
(2)小李想通过在语境中咀嚼关键字词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请你帮助他整理下面的学习单。
人物解释关键字词方法提示解释人物评价
范仲淹论时政得失【联系课内法】示例:饮少醉(《醉翁亭记》)_____可以看出范仲淹⑤_____的性格特点。
宰相【多音字辨析法】示例: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_____
欧阳修贬夷陵时【查阅字典法】
①方形,与“圆”相对。
②方圆,周围。
③才,刚刚。
④将要,就要
_____可以看出欧阳修⑥_____的性格特点。
遇事不敢【组词法】
示例:余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_____
(3)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4)结合材料,在【甲】文方框处选择合适的虚词并说明理由。
A也   B.哉   C.者
(5)欧阳修去世后被赐予谥号“文忠”。请结合欧阳修贬谪图和两则文言文材料,阅读谥号知识小卡片,探究欧阳修谥号为“文忠”的原因。
“谥号”知识小卡片

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教人以善曰忠。

摘自《逸周书•谥法解》

2023-09-19更新 | 2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褚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②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贼;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注释】①褚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戾:凶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读书不       __________
(2)加之以刑   __________
(3)民不       __________
(3)官十年       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遗褚币途者        ②今诸生学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B.①追还之          ②日出林霏开(《醉翁亭记》)
C.①党暴戾为害        乡人曰(《曹刿论战》)
D.①犹立碑颂德        ②乡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4.从选文可以看出张养浩是个怎样的人?
2022-08-14更新 | 1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 杨震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辟:征召。②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③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④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众人之晚暮

(2)故所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而出

(4)故旧长者欲令为开产业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常客居                              皆以美徐公
B.诸儒为语曰                           予尝求古仁人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辟之          鸣之不能通其意
D.此遗之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4.请写出选文中概括杨震清廉品质的语句。
2020-07-05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