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7010122
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2)性行( )
(3)盖追先帝之殊遇( )          (4)引喻失(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选文第段作者从三个方面自述身世,其目的何在?
4.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知识点】 历史事件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       之若素       转危为       理得
B.民弗       言听计       唯命是       力不
C.公将       背道而       神往     名中外
D.公问其       无缘无       弄玄虚     知新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理解: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阻,执意进宫劝谏鲁庄公万事俱备之后再去迎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理解: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再次显露他的“鄙”。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在齐军大败的时候阻止了鲁庄公的盲目追击,仔细观察敌情后才做决定,从这可以看出曹刿的谨慎。
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
【链接材料】

夏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矣。”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节选自《汉书·宣帝纪》)


注:①[群生]百姓。 ②[文吏]掌管文书、法令的官吏。 ③[讳]冒犯名讳。 ④[询]汉宣帝改名为“询”。
2020-05-27更新 | 2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寻:不久。②让:责备。③报:这里指回信。④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往事耳 (           )
(2)幼随叔父洪仲青州入魏(           )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蒙            
(2)年         
3.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4.同为“劝学”,甲文中的孙权与乙文中的洪仲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分别予以归纳。
2019-05-06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
B.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
C.此诚危急存亡之     秋:时候
D.悉以     咨:询问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       皆以美徐公
B.塞忠谏之路也             其境过清
C.可计日待也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D.先帝称曰能             已而细柳营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选文第①段通过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C.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核心是赏罚分明。
D.选文寓情于议,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饱含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021-01-21更新 | 3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