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其他明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1 题号:7266758

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③旋:转弯。④推: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⑤亟:突然。⑥犯:碰到。⑦枪:同“舵”。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始折旋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四胆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谢舟师,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知识点】 其他明代作家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蛛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节选自杨慎《艺林伐山》)


【注释】①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②累麴(qū):堆叠的酒曲。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死:_______________
(2)不以千里             称:_______________
(3)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_____
(4)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___
(5)不堪             御: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3.甲文中指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与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伯乐之子分别犯了什么错误?他们的错误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020-10-15更新 | 4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极乐寺纪游(选段)

【明】袁宗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尺,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阴,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阴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①高梁桥: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上所设的桥。②绀(ɡàn):天青色,深青透红之色。③围:一人环抱的长度。④中郎:袁宏道,字中郎。明公安人,与兄袁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最有成就的作家。⑤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十里          亘:连绵B.以水田             间:中间
C.大可七八围   许:左右D.思立亦以为     然:这样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阴中,若张盖。
(2)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3.本文通过怎样的手法写景?从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7-21更新 | 1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通“伸”,伸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以罪谪龙场B.就石穴/而居之
C.昔孔子/欲居九夷D.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2.解释文中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
(1)守仁罪谪龙场(        )
(2)石穴而居之(        )
(3)因之曰“何陋”(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4.从选文中你能看出“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19-04-01更新 | 2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