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7725160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渔人甚(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_________为线索,甲文段按________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_______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①_______。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②_____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根据上下文,在两则材料的横线处默写句子。
(2)结合语境,分别为材料二中“人不独①亲其②亲”的两个“亲”字选择恰当义项。
A.接触       B.父母       C.亲人       D.爱,敬爱
(     )   (     )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人们在这儿的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和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理解:以武陵人的视角观察桃花源中人的耕作活动、男女服饰,平淡叙述中含有惊奇。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村中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太守说啊!”
理解:村中人委婉地嘱咐,既有不相信武陵人的意味,也为后文武陵人违背承诺、桃花源消失埋下伏笔。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人们虽然厌恶把财物抛弃在地上,但其目的并不是想把它们据为己有。
理解:大同社会里,人们亲如一家,所以有人抛弃财物以让有需要的人取用。
(4)同是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中有“大同”,陶渊明则有“世外桃源”。根据这两则材料,说说“大同社会”和“世外桃源”有哪些共同点。
2021-11-12更新 | 4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答之(     )
(2)不知有汉(     )
(3)余人各复至其家(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乙】

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讦谟之益,征为长史,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率:率直。②尽讦谟(xū mó)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③贶(kuàng):赐予。④乞:这里指“赠送”。⑤陈:陈述。⑥翛(xiāo)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人船往迎(     )
(2)道以乞穷乏(     )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居 阳 岐 积 年 衣 食 有 无 常 与 村 人 共 值 已 匮 乏 村 人 亦 如 之
5.试比较【甲】文的作者陶渊明和【乙】文中的刘驎之有何异同。
2023-04-15更新 | 1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自然美景,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悲喜。班级就三单元古诗文开展了“品经典 养性情”整合阅读活动。请你阅读并完成一下题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解字晓意】
1.诵读文言文时,我们要对文中意义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语理解准确。例如写桃花源风光时,“交通”在文中的意思是①________;远望小石潭岸势时,“犬牙”的意思是②_________。(根据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译句赏景】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陶渊明用这样的四字短句写出了桃花林的一路烂漫与诗意;“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意思是“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②________”,柳宗元用精炼的八个字形象描绘小石潭周围生机盎然的景致。
【学法悟情】
3.请你结合《小石潭记》及《蒹葭》中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石潭记》《蒹葭》
句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
手法情景交融起兴
作用_____这句诗写了秋天白露成霜的早晨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惆怅。

4.山水田园总能慰藉人心。五柳先生笔下的桃源胜境,柳子厚描绘的清幽小潭,都是令人向往的胜景。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美景,结合文章内容,为其写一段推荐词分享给大家。
2024-05-17更新 | 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