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22848806
自然美景,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悲喜。班级就三单元古诗文开展了“品经典 养性情”整合阅读活动。请你阅读并完成一下题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解字晓意】
1.诵读文言文时,我们要对文中意义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语理解准确。例如写桃花源风光时,“交通”在文中的意思是①________;远望小石潭岸势时,“犬牙”的意思是②_________。(根据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译句赏景】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陶渊明用这样的四字短句写出了桃花林的一路烂漫与诗意;“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意思是“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②________”,柳宗元用精炼的八个字形象描绘小石潭周围生机盎然的景致。
【学法悟情】
3.请你结合《小石潭记》及《蒹葭》中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石潭记》《蒹葭》
句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
手法情景交融起兴
作用_____这句诗写了秋天白露成霜的早晨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惆怅。

4.山水田园总能慰藉人心。五柳先生笔下的桃源胜境,柳子厚描绘的清幽小潭,都是令人向往的胜景。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美景,结合文章内容,为其写一段推荐词分享给大家。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黄发垂髫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采药至衡山
(4)深入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3.(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_______一词相仿。
4.(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2023-04-16更新 | 1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亲旧知其如此,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①不详:不知道。②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字--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③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④亲旧:亲戚朋友。⑤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⑥曾不:竟不。⑦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⑧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⑨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⑩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⑪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⑫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⑬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⑮俦(chóu):辈,同类。⑯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⑰无怀氏:与下文“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读书                                      (2)家贫不能常
(3)置酒而招之                            (4)曾不吝情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既醉退          乃记之B.亲旧知如此       真无马邪
C.黔娄妻有言   ,欣然规往D.因为号焉          生物之息相吹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4.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高度赞扬了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请从文中找出能印证黔娄之妻的话的句子。
2020-07-29更新 | 1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渔人甚   (3)日光下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                              (《桃花源记》)
B.乃记而去                              (《小石潭记》)
C.孔子云:何陋                    (《陋室铭》)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          (《核舟记》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甲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
B.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
C.甲乙两文都写作者仕途上遭受挫折,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
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②段侧重于叙述,乙文第②段侧重于描写。
4.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乙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试简要作答。
2023-01-27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