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2 题号:7751505
阅读记叙文,回答小题。

温暖的依靠

⑴记得那年黄昏,刚下过一场阵雨,院里落了一地桐花。五岁的我在趟水玩,裤褪上沾满斑驳的泥点。

⑵随着“吱咛”一声,大门被轻轻推开,进来一位身穿军装的男人。妈妈恰好从灶间出来,抬头一看,两只脚像被施了魔法,被男人如水的目光定住。

⑶男人咧开嘴直笑,妈妈揉了揉眼,惊喜地喊:“你回来了,你可算回来了。”

⑷妈妈走到我面前,蹲下身子,把我拉进怀里,指着眼前的男人,说:“妞妞,快喊爸爸,他是你爸爸。”我挣脱妈妈的怀抱,折身跑回屋,完全不顾及父亲的感受。

⑸父亲是一名军人,他所在的部队常年驻守边防,回家探亲的机会屈指可数。因此,年幼的我对他印象模糊,只觉得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排斥感。

⑹父亲在家住了三天,就急匆匆地返回。半年后,妈妈带着我随军来到部队。

⑺八岁那年,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爸爸的部队里。又见到父亲,我拽着妈妈的衣襟,躲到她的背后。父亲没有动用家长的威严,他握住我的手,紧紧地贴到胸前,眼里满是疼惜与自责。

我和父亲,如在两岸,隔着清清浅浅的溪。倔强的我用沉默来对抗爸爸的自私和不负责任,不肯叫他一声“爸爸”。多少个静谧的夜晚,父亲走进我的卧室,借着微弱的月光,凝视 “熟睡”中的我。他坐到床边,为我捂好被子。我侧着身子,假装睡着,心里却十分厌烦。

⑼直到十岁的一天,学校召开运动会,老师让学生自备运动鞋。父亲冒着大雨步行到市里,为我买回白球鞋。望着淋得透湿的父亲,突然有种感动的感觉,舌尖转了无数次的“爸爸”二字,终于脱口而出。

⑽随着年龄渐长,我慢慢理解了父亲。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他的职责,即然选择了参军,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更何况,粗犷的他一旦柔情起来,竟让人心里溢满温暖。

⑾记得那一年我12岁,我们起了个大早,翻过两座山,来到人烟稀少的后山。这里黄花菜长势茂盛,美丽的花朵染黄了整座山,格外富有诗意

⑿我松开父亲的手,如一只快乐的蝴蝶,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奔跑。父亲打开帆布袋,开始采摘黄花菜。半个小时后,父亲再抬起头时,不见我的身影,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⒀父亲穿梭在波浪般的花丛中,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父亲终于发现了我,我不慎坠落在峭壁,被一截树桩挡住。父亲把我拉上来时,我吓得面容失色,偎在他的肩头啜泣。

⒁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那个夏天,父亲背着“失”而复“得”的我,沿着弯弯的山路,唱着军歌回到了家。父亲用浑厚的歌声驱散我内心的恐惧,那一刻,我冰冷的脸伏在他宽大而温暖的肩上是多么让人依恋啊。

⒂父亲喜欢读书,他常边翻书边诵读。然后,瞥我一眼,无限深意。

⒃上初中时,我不喜欢阅读,更不喜欢作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仍坚持为我购买课外读物,《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塞满我的小书柜。父亲总是说:“书中有精神营养。”慢慢地我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那时我对父亲也充满崇敬。

⒄现在,我偶有文章见报,父亲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他笑着说:“书有尊严,读书人有尊严。”他用汩汩流淌的父爱,把情怯深深的我,灌溉成一朵夏日玫瑰。不知从何时起,当年英姿飒爽的他腰杆已不再挺直,双鬓添了缕缕白发。父亲感慨地说:“你们长大了,我也老喽。”听了这话,我的心仿佛被撞了一下。

⒅窗外又下起了雨,往事随着雨滴溅出记忆的水花。我在心里默默地感念,父亲用他坚实的臂膀,为我撑起了一片晴空,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依靠。

1.文章围绕父亲和“我”写了哪几件事情?请根据时间的提示分别概括。
五岁时父亲从部队回来探亲,我拒绝喊他。
八岁时父亲夜晚为我捂好被子,我假装睡着。
十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初中时父亲为我购买课外读物,我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和父亲,如在两岸,隔着清清浅浅的溪。
(2)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里黄花菜长势茂盛,遮住了一个个峭壁,美丽的花朵染黄了整座山,格外富有诗意。
3.说说第⒅段在文中的作用。
4.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③节中“咧开嘴直笑”写出了父亲的喜悦之情,“揉了揉眼”写出了母亲不敢相信父亲回来的事实。
B.第⑧节画曲线句生动地写出了我与父亲间的隔膜,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具体可感。
C.文中“我”的情感先后经历了排斥、厌烦、感动、依恋、崇敬、感念。
D.本文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按时间顺序叙述往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营养液

张德华

①李薇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家花店橱窗里摆着的漂亮水培植物吸引了,她迈步走了进去。嗬,店里的植物真不少,雪白的马蹄莲、淡紫的风信子、粉红的长寿花、碧绿的滴水观音……争奇斗艳,让李薇爱不释手。

②老板娘热情地过来招呼她,最后李薇把目光集中在一盆翠绿的富贵竹上。她问老板娘:“富贵竹平时怎么养?”

③老板娘淡淡一笑,说:“清水就可以,但要经常换水。”

④于是李薇把富贵竹抱回了家。虽然她经常更换洁净的水,但是没多久,富贵竹的叶子却开始慢慢变黄,后来,竹茎也枯萎了。李薇无奈地把这把富贵竹扔进垃圾箱,可她又觉得书桌上立刻显得空荡荡的,于是在下班后便又到那家花店重新买了一把。

⑤过了没多久,新买的这把富贵竹竟又渐渐开始枯萎了……

⑥李薇再次走进那家花店时,一个十七八岁的陌生女孩热情地过来跟她打招呼,声音如银铃般清脆:“您想要点什么?”

⑦“我怎么没见过你?”李薇笑着问。⑧“我是今天新来的。”女孩说,

⑨“你们店里养的富贵竹都枝叶繁茂、生机盎然的,为什么我一买回家,它们就慢慢枯萎变黄了,你们养竹有什么窍门吗?”

⑩女孩脱口而出:“用营养液呀。水培植物都要加营养液!”⑪“营养液?你们店里卖吗?”李薇问。

⑫女孩刚要回答,却发现老板娘正在柜台后面一脸不高兴地盯着她。

⑬老板娘招手把女孩叫过去,小声地跟她说了几句话,女孩点了点头,又回到了李薇面前。

⑭这时,一位顾客走进店门,看中了一盆水培的绿萝,他问:“这盆花平时怎么养呀?”女孩不假思索地改了口:“用清水就可以。”

⑮顾客付了钱,把那盆绿萝搬走了。

十几天过去了,李薇新买的富贵竹在加了营养液后,生机盎然。可她一直记挂着那个善良的女孩因告诉她真相而可能挨骂了,甚至猜测那个女孩会不会现在已经被解雇了……于是她忐忑地又走进那家花店。

⑰一推门,一眼便看到那女孩甜美的笑脸。李薇悄悄地问:“上次我来时,你告诉了我真相,老板娘把你叫过去,是不是骂了你一顿?”

⑱女孩想了一会,记起来了,说:“没有啊。”

⑩李薇见女孩受了委屈还在隐瞒真相,心里更加过意不去了,说:“不用怕,如果老板娘为难你,我替你讨回公道。”

⑳女孩看了一眼李薇认真的样子,笑了:“没呢,老板娘对我可好了。那天,她叫我过去,只对我说了一句:‘从现在起,除底薪外,每卖出一盆花,你就提成5块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板娘被女孩感动,让女孩每卖一盆花就可以拿5块钱的提成。
B.女孩“脱口而出”的话,表现了女孩最初的善良、真诚。
C.小说主要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D.小说结尾看似平淡,但含蓄中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2.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描写店里的植物?有什么作用?
3.小说第段中的加点词语“不假思索”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⑯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5.说说小说标题《营养液》的含义及作用。
2024-02-08更新 | 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⑦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⑧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⑨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4.简要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2022-04-06更新 | 1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传承

夏文兵

①老赵的手艺是跟奶奶学的。那年月,农村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不到哪里去,办宴席更不容易。请不起厨师,就找村内会做菜的妇人掌勺。小镇四周全是湖荡,盛产藕。奶奶能以莲藕为主材,烧一桌不同花式的美食。

②老赵打小爱帮奶奶打下手,慢慢也学会了做菜。出名后,他带着儿子小海到镇上开饭店,将跟奶奶学的菜品整理成一套菜系——全藕宴,作为饭店的主打产品。店开了很多年,却一直不温不火。小海打算去打工,老赵怕手艺失传,叫他留下。小海说:“现在人的口味都刁了,谁愿意吃藕?您还是考虑换菜吧,否则饭店迟早要关张。

③这几年,小镇大力治理湖荡,引种新品荷花。生态好了,环境美了,游客也多了。赏完花,再尝老赵的全藕宴,绝配。全藕宴有地方特色,很多菜品有悠久的历史,便申请了非遗。

④全藕宴成了非遗,老赵的饭店火了。客人越多,老赵却越头疼,全藕宴的制作工艺繁杂,很多菜制作需要时间。特别是“捶藕”这道菜,更需要提前准备,每天只能限量供应。

⑤这道菜是全藕宴的精华,是老赵的绝活。

⑥取整节藕的中段,洗净刮皮,竖切成厚度均匀的八片。将每一片放在案板上,用特制的松木榔头轻轻捶打九九八十一下,八片就要捶上几百下。敲打的力道十分讲究,轻了,藕的韧性不能被唤醒;重了,藕片就断了。看似简单的捶打,很考验耐心,这便是老赵说的“匠心”。将捶打好的藕片在面粉中轻揉几下,蘸上适量的面粉、投入滚开的油锅中,煎到两面焦黄捞出。再将这八片码好,摆成原来的样子装入盘中,连盘一起搁到笼屉上蒸。蒸到软硬适合时端出,淋上秘制的桂花蜂蜜酱,加几粒彩色樱桃。这样,一盘酥软、黏糯,入口有脆感,淡雅的藕香中又融合了桂花蜜清甜的捶藕就做成了。一筷入口,顿觉大自然的美味在口中一一化开。

⑦得知老爹的手艺成了非遗,在外打工的小海回来了。老赵的脸上荡漾着笑,似乎看到了希望。可小海根本就不想按老赵的古法来,总想投机取巧。

⑧“爸,您做事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变通,很多工序不需要按古法来,工具也可以升级,用电动的,这样能提高效率。”

⑨“不行。咱手艺现在是非遗了,所有工艺不能变,否则对不起这块招牌。”老赵坚决不同意。

⑩“咱们是非遗了,就要扩大规模,多开分店,提高知名度。”

“不行,一个店都忙不过来了,再开分店,哪里来的人手?”

“咱们可以招学徒,教会他们,让他们去分店经营。或者招加盟商,我们提供技术,他们提供资金,所得利润分成。”

“不行,这手艺只能父子之间传承。一些配方保密还来不及,能外传吗?我看你小子就是吃不得苦。”老赵生气地指着小海骂道。

一听这话,小海不乐意了,又跑了。

有不少厨师想来跟老赵学个一招半式,被老赵拒绝了;很多老板看到商机想来加盟,也被老赵一一回绝。随着热潮的消退,老赵饭店的生意又冷清了下来。

一天,老赵饭店不远处新开张了一家炸鸡店,开业当天生意十分火爆。老赵心想,新店开张,很多是朋友来捧场,还有一部分人凑热闹,图个新鲜,红火不了几天,过不了多久,肯定是关张歇业。这样的店他见得多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老赵所料。几个月后,炸鸡店的生意依然火爆,周末门口的队伍更是延伸很远。老赵心中有点纳闷,便去看看。他听排队的一个年轻人说:“这个牌子是加盟国外的品牌。”老赵冷冷地说:“那肯定是挂羊头卖狗肉。”年轻人反驳道:“味道一样,我在其他地方也吃过。据说连锁店所用的食材、配方都是统一的,就连每道工序所用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老赵挤到店门口,透过玻璃窗,看到店内各种烤箱、炸锅、煎锅等一字排开,每台机器上都有计时显示屏。一位穿着花格子衬衫,戴着牛仔帽,打扮成西部牛仔样子的年轻人,正根据计时器的提示不停忙碌着。老赵仔细打量着那年轻人,觉得很眼熟,等他转过身来,老赵惊呆了,那年轻人竟然是小海。

(选自《金山》,略有删改)

1.小说讲述了老赵与小海这对父子之间的故事,请依据“原因→结果(逻辑)”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2.小说中有多处细致描写的内容。请品读第⑥自然段描写老赵制作“捶藕”这道菜的过程,给段中画线句子作批注。
将捶打好的藕片在面粉中轻揉几下,蘸上适量的面粉,投入滚开的油锅中,煎到两面焦黄捞出。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话描写是小说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有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等作用。请细读第⑦至自然段老赵与小海的对话,任选一种作用,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效果。
4.小说取题为“传承”,文中这对父子的矛盾聚焦于如何传承“全藕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你对两人所持观点的理解,结合你的思考,编一则短信发给老赵或者小海,让他们读过之后有所启发。(字数在60字以内)
2023-06-06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