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1546099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⑦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⑧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⑨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4.简要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知识点】 小说 让·乔诺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借你一个微笑

⑴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⑵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⑶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⑷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⑸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⑹“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⑺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⑻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⑼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⑽“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晚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⑾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⑿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⒀ “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⒁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⒂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⒃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1.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
2.第⑶自然段中画线语句是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
3.作者在第⑩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为什么让李俊借给我一个微笑?
2011-02-17更新 | 3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社戏(节选)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⑤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⑥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⑦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地呢……

⑧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⑨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⑩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请你阅读文本,完成下面的填空。
序号事件“我”的心情
1轻松愉快、沉静自失
2挤在船头想看铁头老生却只有小旦、小生
3害怕担心、扫兴生气
4开船返航离开赵庄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你以选文中的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本段中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各自有什么作用?
3.请你下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2020-09-09更新 | 4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护 镖

楸 立

①民国年间,为了维持生计,直隶大城县东桑生村李万龙在广安集上开了一间不大不小的饭店,主营鲁菜。

②“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李万龙深谙其道,看人行事,一来二去就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一位姓丁的河间府人,早些年在北平会友镖局做过镖师。江湖上玩了几年命,丁爷攒了些积蓄,就回了老家过太平日子,但因为在上的声望,隔三差五,河间本地的一些商人财主请他给做些保镖押货的差事。

③李万龙对丁爷十分敬重,只要这位丁爷带人到他的饭馆吃饭,李万龙必亲自沏茶端菜。

④押镖护院的基本都有兵刃刀枪斧棒随身,丁爷则不然,手里常把着一支长杆烟袋,这烟袋比寻常人用的烟袋长两拃,精铁打造,烟袋锅如婴儿拳头大小,烟袋嘴犹如枪䉯。丁爷这烟袋大有讲究,名叫拦面叟!这支拦面叟,挑打沂河水盗杨凡,雾灵山点抽黑白二鬼,江湖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⑤年根底下,丁爷走镖回来过广安,突感风寒,病倒在广安老周家车马店,请车马店老板到饭馆要碗羊油疙瘩汤。李万龙一听丁爷病了,二话不说,拎着食材到大车店亲自上灶把汤做好,端到丁爷炕桌上。丁爷风卷残云,一顿热腾腾的疙瘩汤进了肚子,出了通身大汗,这病说好就好了。

⑥临回河间府,丁爷抱拳致谢说,李子,什么也不说了,日后有用得着老哥哥的地方尽管吱声,河间府丁家庄。

⑦翌年秋天。李万龙揽了一趟赶脚生意,货物送到河间后,领完三块大洋,舍不得住店,在城墙根儿下背风处眯了半宿,天刚蒙蒙亮就往回返。没走出几里地,路旁小树林里地蹿出个人来,面露狰狞,双手端着雪亮的朴刀,上来就把马嚼子勒住了。

⑧甭走了,把三块大洋拿出来。对方一说话就是知根知底。

⑨李万龙仗着胆子说,好汉爷,你能不能给留一块(大洋),回去百十里路,人吃马喂,没钱走不了呀。

⑩劫道之人朴刀一晃,张口就是狠话,要命要钱自己选!

瞅着明晃晃的大刀,李万龙乖乖地交出大洋,对方一把夺过,纵身进了树林。

当地人叹了口气,得,认倒霉吧,这劫道的可惹不起,外号赛尔敦,衙门里的人去逮他都伤了几个,你命在还算不错。

李万龙一听没辙了,遂问清丁家庄的方向,甩开大步,风风火火地就来到了丁家庄。一打听真有丁爷这么个人,到了丁家,只有丁爷的儿子在家。

李万龙自报名号说,我大城东桑生的,叫李万龙,原先在广安开饭馆,有事求丁爷。

丁爷的儿子说,以前听我爹提过你,他被河间府张爷请去当管家了,走,我带你去。

两人起身就往河间城里赶。晌午时分,进了城,远远就见张家大门口槐树底下坐在藤椅上的丁爷,吧嗒吧嗒地嘬着烟袋。

李万龙摆手就喊,丁爷。丁爷一愣,哎!李子,你怎么来了?李万龙说是这么回事儿。

丁爷说,你说下这人的长相。李万龙描述了一番,又加了一句,听当地人说这个人是赛尔敦。丁爷听罢眉头一拧,过了一会儿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去就来。

两个时辰过后,丁爷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手心里攥着三块大洋。李子,给,三块大洋。

李万龙激动不已,拿出一块说,丁爷,这一块大洋,是我的心意。丁爷用手一推,江湖上不兴这个。

爹,你的家伙什儿呢?儿子在一旁问。李万龙这才注意到丁爷的那杆大烟袋没在手里。

丁爷笑了笑说,在朋友那里先放一放。李万龙明白这三块大洋丁爷要来得肯定不容易,但又不方便问,只好给丁爷作了个高揖,丁爷,谢了!我等着在大城招待您。

再以后,李万龙总盼着丁爷能来大城或者路过东桑生,给他做上一顿好饭,好好感谢人家。但直到李万龙八十多岁将这个故事告诉他开广安美食城的孙子时,也没有再见到丁爷。

孙子听完说,爷爷,您这事儿办得有前劲儿没后劲儿呀。李万龙让孙子说得无言以对。

广安美食城矗立在大城县最繁华的中心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厅收银台旁戳了一块公示牌,上写:凡丁姓人,凭身份证即赠羊油疙瘩汤一份。

(来源:《小小说月刊》2022 年第3期, 有删改)

1.小说围绕“押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丁爷的活动情况李万龙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病倒在车马店时行为: ①_____心理:②_____
要回三块大洋时行为: ③_____心理:④_____

2.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护镖”为题,交代了主人公丁爷的身份,暗示了丁爷的性格特征。
B.通过开饭店,李万龙结识了曾做过镖师的丁爷,并与之结成了朋友。
C.作者在第四段不惜笔墨描写丁爷的长杆烟袋,凸显了烟袋的神奇。
D.丁爷称呼李万龙为“李子”,这一细节表现了丁爷对李万龙的欣赏、喜爱与尊重。
4.试谈谈这篇小说结尾的妙处。
2024-02-04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