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考点 > 文言实词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779630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词语。
(1)予作文以记之(             )        (2)宠辱(              )
(3)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 (3)太守(               )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担中肉(         )             (2)行甚远(         )
(3)担持刀(         )             (4)屠自后断其(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2021-04-16更新 | 10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百(      )
(2)猛浪若(      )
(3)鸢飞天者(      )
2.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作者从大处着笔,写其天空高爽明净;“天山共色”,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富春江美景就在这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
B.作者先总叙富春江的奇特秀丽,接着依次描绘水之异、山之奇;水之异在水色之清,水流之急,水势之猛;山之奇在山之势、山之声、山之色。
C.“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虫鸣禽叫,空谷传响,绵绵不绝,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是以静衬动的写法。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写出作者陶醉于富春江美景,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对避世退隐的向往。
2019-11-14更新 | 2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唐〕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①裴秀才迪:裴迪,王维好友。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②下:末尾。③故山:指王维旧居的辋川山。④过:过访。⑤温经:温习经书。⑥感配寺:寺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⑦灞:灞水。⑧沦涟:水波纹。⑨舂chōng:捣米。⑩疏钟:稀疏的钟声。仄:狭窄。矫:举。雊gòu:雄雉鸣。天机:天性。清妙:清远妙悟。黄檗:一种香料植物。不一:不能逐一地详细说。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B.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2.表明作者写这封书信目的的语句是
A.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B.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C.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D.山中人王维白
3.《小石潭记》中同行有五人而作者却说“寂寥无人”,请摘录本文中情形、情感与之最相似的句子。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山僧饭讫而去               选贤能(《大道之行也》)
B.因驮黄蘖人往,不        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C.然中有深趣矣               问今何世,乃不只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D.清月映                         相扶将(《木兰诗》)
2020-03-06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