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课文 > 中国现当代作者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0 题号:83243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①21年前的夏天,德国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800米深处,第一次取出可燃冰样品,并使人类第一次看到,冰雪般的东西被点燃后,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耗尽能量后,硕大的冰块竟变成了一摊清水……

可燃冰的由来

②可燃冰的学名叫甲烷水合物,它的形状像石蜡遇热未融化前的样子,洁白而绵软。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可燃冰总储量高达2.5万万亿立方米,是石油、天然气和煤总储量的两倍,假如能够安全开采,至少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

③按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可燃冰是海洋微生物和海底油气在海洋板块作用下的产物。因为占地球2/3的生命是由生活在海床下微生物构成的,那里没有氧气,一片黑暗,亿万年来,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从不停歇地制造着甲烷。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海底油气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浩瀚厚实的可燃冰,像地毯一样沉睡在海底。

④可燃冰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日本、加拿大和美国。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美国的可燃冰蕴藏量为9600万亿立方米,是国内传统天然气储量的200倍,丰厚的利润自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可燃冰延迟开发的原因

⑤时值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阿波罗计划”时,NASA的燃料专家正在苦寻可以替代液氧的质量更轻、热值更大的燃料。因为体型庞大的“土星”火箭进入太空后,最多时每秒需消耗13吨燃料,极大地压缩了宇宙飞船的有效载荷。得知可燃冰的存在后,美国科学家兴奋不已,立刻确定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力以赴地投入分析研究。

⑥对可燃冰的研究,美国科学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他们迟迟没有进行后续开采动作。有人猜测,美国人重点进行理论研究,因为他们希望在未来的星际旅行时,开发其他星球上甲烷水合物,用作飞船能源,在即将到来的星际大开发中确保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⑦其实,情况远非那么简单。就在各国科学家纷纷建议政府投资开发可燃冰,以解煤炭、石油等能源告罄之虞时,美国科学家却告诫世人审慎开发可燃冰,因为它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即使是极少的可燃冰被释放到大气中,后果可能都是灾难性的。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⑧目前,科学界对可燃冰开发有两种观点:以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地质学家格雷沃里为首的一派认为,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会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应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⑨远在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期,一种突然降临的灾害,短时间内毁灭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但格雷沃里认为是海底积存的巨量的甲烷发生爆炸,导致气候温度骤然上升,泛滥至地面的大火消耗了大气中的氧,所以多数地球生物相继毙命,甚至包括很多鱼类。他估计,北冰洋可能是今后甲烷水合物泛滥的导火索。因为那里可燃冰大多在浅海,并且得益于低温而非高压,所以一旦发生溢出爆炸,就是上帝降临也束手无策。

⑩另一种观点是,可燃冰就像陆地的森林,生生息息,自有规律,即使作用于自然,也不是很严重的,完全不必杞人忧天。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海洋地质学教授海格尔。

⑪海格尔说可燃冰的变迁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即使有甲烷溢出,也是非常少的,根本不足以影响气候。他做过观察试验,发现有相当多的可燃冰会自行溶解在海水里,而没有释放出来。这充分说明,可燃冰释放的甲烷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一环——海水里的需氧菌会消耗甲烷,而进入大气的部分却是甲烷消费者释放的二氧化碳。

(船舷《大自然探索》,有删改)

1.选文介绍了可燃冰的由来,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海底大量微生物不停造甲烷→____________→长时间高压低温形成可燃冰。
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3.下列说法与原文的内容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A.美国之所以没有开发可燃冰是因为可燃冰会加剧温室效应,如果可燃冰释放到大气中,即使极少,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B.可燃冰是海洋生物释放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温低压作用下的特殊产物。
C.用可燃冰作燃料比液氧热值更大,质量更轻,可减少火箭运载负荷。
D.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4.怎样理解“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这句话?
2019·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
       ⑤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⑥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⑦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⑧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
   ⑨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
1.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
B.“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
C.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
D.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
2.请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源于6种不同的物质。
B.人类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让人对其念念不忘。
C.在外的孩子如果想家了,其实他是在想念家里的饭菜味道。
D.我们无法如复制视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 。
4.⑴从全文看,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依次介绍了三方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三个因素的介绍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1-22更新 | 1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一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3.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4.请概括文中老王的形象。
2019-11-03更新 | 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棒的祝福

曹景建

临近中考,赵小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到全县最好的思源中学去读高中。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备考中,赵小山选择了住校。到了晚上,妈妈的电话就会准时响起,问他吃得怎么样,学习累不累。赵小山对妈妈在电话里的唠叨很不耐烦,每次都借口要做考题,匆匆挂掉了电话。

小山妈有点残疾,关键也没啥本事,一年四季只会包粽子,然后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地叫卖。她知道儿子这是嫌弃她这个丑娘呀。

这天,赵小山和同学们在食堂里吃饭。他们一边吃,一边谈论今年的中考。不知谁说着说着就说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来了。

班里体育委员的父亲是个暴发户,家里很有钱。于是,他扬了扬脖子上戴的纯金观音坠,神秘地说:“这个纯金观音吊坠可是我爸给我买的!”

“听说,班长的爸爸是县科协主席,可班长赵信聃从来不显山不露水,很低调啊!”赵晓山说。

“哟,赵晓山成了哲学家了。”钱长炯同学笑着说,“赵晓山,你是不是山药蛋吃多了,才产生了这种论调呢?”

大家哄笑了起来。赵小山一下子从脸红到了耳根。他在大家疯狂的笑声中,飞也似的逃走了。他心情坏到了极点,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宿舍走去。他低着头,眼里含着泪,心想别人家的经济条件怎么都那么优越,对自己的孩子都那么大方,自己怎么这么不幸,竟然生到了这样的一个贫困家庭中!

赵小山刚走到宿舍门口,就听见有人呼唤自己:“小山……”赵小山听着声音很熟悉,转头一看,竟然是妈妈。只见妈妈穿着一身破衣烂衫,正推着木板车,车上的竹筐还冒着热气,不用说那是妈妈昨晚包好的、已经蒸好的粽子。

他没好气地小声说:“你怎么来了?”小山妈好像做错事的孩子,粗糙的手不住地搓着衣角:“我太想你了,所以今天到集市上卖粽子,顺便拐到学校来看看你!”

小山觉得旁边走过的学生不住地对他指指点点,脸上有些挂不住,这是,忽听后面有人问:“赵小山,她是你什么人?”赵小山一看,原来是班主任冯老师,嗫嚅道:“这是我妈妈。”

冯老师“哦”了一声,转头问:“这粽子多少钱一个?”小山妈赶紧从竹筐里拿出来两个热乎乎的粽子,恭敬地递给冯老师说:“不要钱,不要钱。”冯老师掏出五块钱,放到小山妈手里,跨上自行车走了。

冯老师走后,小山狠狠地瞪了母亲一眼:“丢人都丢到老师那里去了!”说完,他快步跑开了。

小山妈看着儿子的背影,突然大喊道:“我不会让你丢人的!”

赵小山刚进教室,就见大家人手一个粽子,正吃得异常开心。

“小山,你妈妈这吉祥粽子真好吃!”同桌对他竖起大拇指。

“我真羡慕你有这么好手艺的妈妈,包粽送给你,包粽就是包中,包你在中考中金榜题名,这寓意真是太棒了,这样的祝福比其他同学的家长给孩子的祝愿都要别出心裁!”长相甜美的文艺委员说。

“赵小山,你跟我来办公室一趟!”不知什么时候,冯老师出现在他的身后。到了办公室,冯老师板着脸说,“我见你第一节课没来,一打听,才知道你早上吃饭时和别的同学闹别扭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我都调查清楚了。还有,你跟你妈妈的争吵,我当时也听了个大概。你这样做,真是太伤她的心了!”

赵小山低着头,不说话。

冯老师又说道:“今天上课铃还没响时,你妈妈就来到教室,说给你和同学们都包了吉祥粽,专门送来,她说包粽就是包中!同学们听后,好多人都说你妈妈好有爱,虽然你妈妈说什么也不要钱,可是同学们还是纷纷掏钱递给了她。”

赵小山眼里浸着泪水说:“我妈还挺聪明的!”

冯老师笑了:“这下你不会嫌在同学中丢人了吧?”说完,又缓缓地讲道,“我记得我那年中考时,我从考场出来,别的同学家长都拿着水果、熟肉等好吃的等在校门外,可我父亲那时刚从街市上卖完斗笠回来,根本没顾得上给我买啥东西,只是不住地给我擦汗。同学们和其他家长都笑话我父亲,说我父亲对孩子真抠。我父亲听了,抓起卖剩下的斗笠,一句话也不说就走了,我当时想父亲可能是去给我买东西了,谁知转眼他又回来了,把刚才那个斗笠往我头上一扣,就听见我头上一声蝉叫!你猜旁边的同学都什么反应?”

赵小山说:“他们肯定都觉得是恶作剧,笑了呗!”

冯老师点了点头:“没错,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可他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大家都安静了。他说:‘我没来得及给孩子买吃的,我给儿子送个头鸣,他肯定能考头名,中个状元!至今,我还佩服我父亲当时的智慧,他不但勤劳,还用自己的智慧给儿子解了围,赢得了所有家长的尊重。”

赵小山站起身来,向冯老师鞠了一躬:“今天晚上我就回家,我要当面给妈妈道歉!”

1.小说中写了两个“最棒的祝福”,请你分别用简洁地语言概括出来。
2.文中小山对妈妈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概括小山此时的态度。(每空限填两个字)
妈妈电话里关心其生活学习_________
妈妈卖粽子时候到学校看望他_________
获悉妈妈给同学送吉祥粽_________
冯老师对他进行开导教育_________

3.从全文看,文中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4.文中冯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性格特征。
5.文章结尾处,赵小山说““今天晚上我就回家,我要当面给妈妈道歉!”如果你是小山,回家见到妈妈,会怎么说呢?
2018-05-08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