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2 题号:8326656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向泥土敬礼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草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自《散文》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赏析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李汉荣的《寂寞的鞋子》(有删改),完成后面小题。

①黄昏,我去郊外散步,走得很远,这些年我散步越走越远,不走远,很难找到乡村的踪影和气息。城市像摊烧饼一样越摊越大,周边很多美好的村庄都被毁掉了,取而代之的水泥钢筋之城,除了定时或不定时向城的四周免费供应大堆大堆垃圾、一沟一沟污水以及一浪一浪雾霾,从此再不分泌露水地气,也不生育虫鸣鸟语。随着城的扩大,诗的意境和意象,已被大量删除。城的扩大,也扩大着心的寂寞。

②我在乡村长大,怀乡恋土成了我的严重心病,若过几天不踩踩泥土,不走走田埂,不沾几滴露珠,不和草木绿叶打个照面,不说别的,就是我脚上的鞋子都很难受,它好像不会走路了,人海里勉强走着,它老提不起神,有时迷路,有时走得慌张,不小心还踩了别的鞋跟,害得我不得不向别的鞋子道歉:对不起,没踩伤吧?

③有一个深夜,朦胧中,看见我那双疲惫的鞋子蹲在床前,大张着口在对我说话,可惜我听不懂鞋的语言。我就同情地望着鞋子,过了一会儿,从楼房缝隙里好不容易挤过来的月光洒进屋子,洒到鞋上,眼看就要洒到鞋里了,可是那一小溜月光却迅速离开,向窗外偏移,鞋子大张着的口嗫嚅着,很是失望,我听到了它的叹息。哦,它是想好好看看久违了的故乡的月光,那月亮正好是从靠南的我老家的方向走来的,这双鞋子是去过我老家的。那天夜里,在老家的田埂上它认识了我老家的月亮,现在,它看见老家的月亮来看它了,虽然只看见小半张脸,但很面熟,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我赶紧从床上下来,移动鞋子,把它放在月光正在照着的地方,并且随着月光的移动移动它,一直移到阳台上,再不能移动了,再移动我和鞋子就从九楼跳下去了,危险。我只好把鞋子捧在手里面对着月亮,让远道而来的故乡的月光,摸摸鞋子憔悴的脸,喂饱它饥饿的心。

④第二天早晨醒来,想起昨夜的情节,看那鞋子,却没什么异样,鞋里除了鞋垫和灰尘,并无别的,月光、露水及草木香气,都没有。才知是梦。我梦见了寂寞的鞋子,其实是从鞋上看见了我自己的寂寞。

1.文章以“寂寞的鞋子”为题,有什么好处?
2.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嗫嚅”本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赏析“嗫嚅”一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
A.第①段中“免费供应”,表现了作者对城市的扩张以毁掉乡村为代价的痛心与嘲讽。
B.第②段中“踩踩”“走走”,采用叠词,富有音律美。
C.第②段中画线句,写出“我”的“难受”“提不起精神”。
D.第③段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在月亮身上寄托的情感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情感完全一样。
2018-02-09更新 | 8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礤床子

杨金坤

①刚搬完家,正整理各种家居用品。

②“爸爸,这是什么老古董?扔了吧!”女儿拿着一件物品问。

③看到这件物品,我心中一震,这不正是母亲的碾床子吗?我从女儿手中一把夺过礤床子,双手轻轻抚摸着。望着礤床子,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的礤礤。

④所谓碾床子,就是在长方形的金属片上,凿许多垂直的小孔,使翘起的鳞状部分成为薄刃片,用来碾瓜、礤萝卜馅。这种碾床子极易生锈,且稍不留意就会伤到手指。母亲的这把碾床子是纯手工敲制的,孔比较大,不易堵,它是母亲专为我们做碾礤用的。

⑤我幼时,正赶上食不果腹的20世纪70年代,地瓜因产量高、耐储存,全身可食用,在我的故乡被大量种植,父老乡亲们管它叫救命瓜,也叫山芋或红薯。

⑥地瓜可以蒸着吃,煮着吃,也可以切成块熬粥吃,最经济的吃法是把地瓜礤成片后晾干,直接煮着吃,省钱、省事、省火。地瓜干磨成面,可以蒸窝头,这种窝头,热时黏糊糊、软乎乎,一拿就黏手,凉时发硬,我们称它为橡皮窝窝。而一年吃不到几次的玉米面窝头,因黄澄澄、金灿灿,被我们叫作“黄金塔”。

⑦地瓜不管怎么吃,都不好吃,经常吃得肚子鼓胀,胃里泛酸,幼时常吃造成的结果是,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爱吃地瓜,但唯有母亲做的礤礤经常进入我的梦中。

⑧在兄弟姐妹中,我排行最小,身体也最弱,哥哥姐姐们想解馋的时候都撺掇我。在得到哥哥姐姐们的一些小好处后,我就会拽着母亲的衣角打提溜,磨着母亲为我们做礤礤吃。

⑨耐不住我的缠磨,母亲就在陶瓷盆里放进两瓢地瓜面、捏上少许盐,再从水缸中舀上适量水,然后,母亲用筷子顺时针搅动,看到面基本成絮状,就用手揉成光滑的硬面团。放在盆中醒着。在醒面的间隙,母亲就从墙上摘下这把礤床子,用布仔细把锈迹擦拭干净。

⑩此时的哥哥姐姐欢呼雀跃,抱柴的抱柴,烧火的烧火,母亲看到我们忙碌的样子,心酸地一笑说:“可怜的孩子们,跟着娘让你们受苦了,可咱们吃一顿礤礤就费两顿饭的地瓜面。”哥哥姐姐听了母亲的话,都低下头,不再嬉闹。

⑪等大铁锅里的水烧得七分开,母亲在锅里放上高粱秆算子,铺上自己织的棉粗布笼布。只见母亲左手固定住礤床子,右手拿着面团,用手掌根部的力量反复压擦,不一会儿,一根根五六厘米长的礤礤均匀地布满笼布。

⑫盖上锅盖用大火烧,大约一袋烟的工夫,母亲看看锅里冒出的水蒸气,再用鼻子轻轻一嗅,就打开锅盖,把礤礤倒进事先准备好的凉水或温水中,再在大铁锅里投入一把地瓜叶或白菜叶,打上地瓜面糊,做成礤礤卤。

⑬母亲总是先给我用笊篱捞出一大海碗礤礤,再从锅里盛上两勺卤,然后一家子开吃。

⑭礤礤甜甜的、滑滑的,还有嚼劲儿,仿佛天底下最好的美味,哥哥姐姐们和我总是吃得肚子滚圆。

⑮后来,我在县城结婚,母亲偷偷地塞给我五百元钱,让我自己置办些家庭用品,我没有接受,而是从墙上摘下这把碾床子。

⑯“傻孩子,现在条件好了,光吃又大又白又暄的馒头,连‘黄金塔’都不稀罕了,你还要这个做啥?”母亲不解地问。

⑰“在儿子心里,只有你做得礤礤最好吃。”听了我的话,母亲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滚落下来。

⑱母亲病重时,她拉着我的手说:“真希望再给你做回礤礤。”说完,母亲与世长辞。母亲去世后,我常常望着墙上的礤床子失神落泪,妻子就偷偷把礤床子收了起来。时间长了,妻子自己也不知道放到什么地方了,为此,我还和妻子大吵了一场。

⑲看着失而复得的碾床子,我的泪水再次流下来。我用布沾上食用油反复擦拭着碾床子上的锈迹,直到擦得乌黑发亮,挂在了厨房的墙上。整个厨房仿佛弥漫起一股熟悉、温馨的礤礤味。


在“美文欣赏”活动中,老师推荐大家阅读《母亲的礤床子》这篇散文。
(1)阅读散文,要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内容。请你说说“碌床子”在这篇散文中的作用。(不少于50字)
(2)请你从人物形象、情感表现和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50字。
2023-06-27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 间主 要 事 件
春 天(1)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
夏 天(2)
秋 天(3)
冬 天(4)奶奶看书读报学习,被我讽刺

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从语气角度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4.文章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2022-08-08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