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7 题号:881286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注释】①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②琅玕:美石,诗人多以青琅来比竹。③窈然:幽深的样子。④委:江河下游 。⑤神肤洞达:指清新舒爽。⑥舁(yú)夫:抬轿子的人。⑦想当尔尔:想象中杜甫大概是这个样子。尔尔,如此。⑧何仁仲:万历时夔州通判。别驾,即通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云          或:有时。B.颇有次第               次第:顺序。
C.溪          周:环绕。D.不必求               肖:相像。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
(2)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
3.第一段写出了浣花溪怎样的特点?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垢詈耶?”遂逮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户部司务何以尚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榜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享国:指帝王在位时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句,既是作者自勉,又是勉励朋友要像古仁人一样,同时也暗含着对滕子京的赞美之情。
B.甲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理,作者对此是极力赞赏的。
C.乙文明世宗晚年不理朝政,朝廷中没有人敢上疏言事。
D.乙文明世宗被海瑞的奏章所感动,叹息再三后,免了他的死罪。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4.请用恰当的词语在横线上填空。
甲文第一和第二段融写景与抒情与一体,第一段作者描写了________的景,迁客骚人由此生发______的感情;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了_______的景,迁客骚人由此生发_______的感情,这也是为后文的议论抒情蓄势。
5.甲乙两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滕子京、海瑞堪称“古仁人”,其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2018-11-01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①,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②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注】①罅(xià):裂缝。②笈(jí):竹藤编织的箱子。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惜无可登(          )                 (2)深仅丈                 (        )
(3)          (          )                 (4)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
(2)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
3.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分析沈复的性格特征。
2019-12-06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甲】文节选自______所作的《小石潭记》,【乙】文节选自欧阳修所作的《______》,两文的作者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2.翻译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中均多次出现“乐”字,但情味颇不同:【甲】文中作者虽初为所闻水声“__________”而乐,再为所见潭中游鱼姿态各异而乐,但终觉小石潭氛围“_____________”,后郁郁离去;然而【乙】文作者不仅为山水景物美好而乐,而且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与民同乐的愉悦,畅饮醉归。
2021-11-09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