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8864109
阅读《别样的礼物》一文,回答各题。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眬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竟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开书包,然后变戏法似的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做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⑨段画线句“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5.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和老舍说相声

梁实秋

①抗战期间,有一次为了筹款办了个晚会,节目有皮黄,洋歌、杂耍,少不了也要有一段相声。后台老板瞧中了老舍和我,因为我们俩平素有点儿贫嘴薄舌,说话就有一点儿像说相声。焦德海、草上飞,我们也都瞻仰过,别的玩意儿不会,相声总还可以凑合。

②老舍的那一口北平话真是地道,又干脆,又圆润,又沉重,而且土音土语不折不扣。我的北平话稍差一点儿,真正的北平人认为我还行,外省人而自以为会说官话的就认为我说得不大纯粹。老舍的那一张脸,不用开口就够引人发笑——老是绷着脸﹐如果眦牙一笑,能立刻再把笑容敛起,像有开关似的。头顶上乱蓬蓬的一撮毛,没梳过,倒垂在又黑又瘦的脸庞上。衣领大约是太大了一点儿,扣上纽扣还是有点儿松,把那个又尖又高的额里味(北平土话,谓喉结)露在外面。背又有点儿驼,迈着八字步,真是个说相声的好角色。

③比较起来,我就只好去当那个挨打的。我们以为这事关抗战,义不容辞,于是就把这份差事应了下来。老舍挺客气,决定头一天他逗我捧,第二天我逗他捧。不管谁逗谁捧, 事实上我总是那个挨打的

④我本想编一套新词儿,要与抗战有关。老舍说:这玩意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老词儿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所谓雅俗共赏,您要是自己编,不够味儿。咱们还是挑两段旧的,只要说得好,陈旧也无妨。

⑤于是我们选中了《新洪洋洞》和《一家六口》。老舍词儿背得烂热,前面的帽子也一点儿不含糊,真像是在天桥长大的。他口授,我笔记。我回家练了好几天,醒来睁开眼就嚷;你是谁的儿子……我是我爸爸的儿子……家里人听得真腻烦,我也觉得一点儿都不好笑。

⑥练习熟了,我和老舍试着演了一次。我说爸爸,儿子地乱扯实在不大雅,并且我刚说爸爸二字,他就的一声,也怪别扭的。他说;群众就爱听这个,这一节可千万删不得。

⑦照规矩,说相声得有一把大折扇,到了紧要关头,的一声敲在头上,响而不疼。我说:这可以免了。老舍说:虚晃一下好了,别真打。可不能没有那么一手儿,否则刹不住。

⑧一切准备停当,晚会开幕了,我心里直扑腾。我先坐在池子里听戏,身旁一位江苏人模样的说了:你说什么叫相声?旁边另一位说:“相声,就是昆曲。我心想:真糟。

⑨锣鼓歇了,轮到相声登场。我和老舍哥儿俩大摇大摆地踱到台前,向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一边一个,面无表情,直挺挺地一站,两件破纺绸大褂,一人一把大扇子。台下已经笑不可抑。老舍开言道:刚才那个小姑娘的洋歌唱得不错。我说:不错!一阵笑。现在咱们两个小小子儿伺候一段相声。又是一阵笑。台下人的注意力已经被抓住了,后台刚勾上半个脸的张飞也蹭到台上听来了。

⑩老舍预先嘱咐我,说相声讲究皮儿薄,一戳就破。什么叫皮儿薄?是说相声的一开口,底下就得立刻的一阵笑,一点儿不费事。这一回老舍可真是皮儿薄,他一句话,底下就是一阵笑,我连捧的话都没法说了,有时候我们需要等半天笑的浪潮退下去之后才能继续。台下越笑,老舍的脸绷得越紧,冷冰冰的,像是谁欠他二百两银子似的。

⑪最令观众发笑的一点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老舍一时兴起,忘了他的诺言,他抽冷子恶狠狠地拿扇子往我头上敲来。我看他来者不善,往旁边一躲,扇子不偏不倚地正好打在我的眼镜框上。眼镜框本来很松,平时就常出溜到鼻尖上,这一下可不得了,哗啦一声,眼镜掉下来了!我本能地两手一捧,把眼镜接住了。台下鼓掌、喝彩、大笑,都说这一手儿有功夫。

⑫人生难得开口笑,而我们使许多愁眉苦脸的人开口笑了。事后我在街上行走,常有人指指点,点地说:看,那就是那个说相声的!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文章第②段对老舍的描写十分生动,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3.在“我”与老舍说相声之前的练习中,很多地方都产生了分歧,请从文中找出并归纳。
4.上台表演之后,最令观众发笑的一点是“我们”未曾排练,也未曾料想到的,为什么“台下鼓掌、喝彩、大笑,都说这一手儿有功夫”?
2022-11-26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着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罩着整个小院,我看奶奶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真是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仿虎头鞋的手艺。亲戚中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光亮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地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我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儿?

1.奶奶用双手给“我”煮榆钱粥、蒸槐花饭、煮绿豆稀饭、烤地瓜等;奶奶用双手缝制“送老衣”。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奶奶用双手还做了哪些事情。
2.品读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1)“锉(cuò)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嗔怪:指怪罪人家,即对别人的言语或行为不满。)
3.文章中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对奶奶怎样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2023-08-30更新 | 8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从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那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一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她看不见我的身影后,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⑤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望着我,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不停地向我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⑥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会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⑦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⑧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我收拾好东西,母亲送我上电梯。

⑨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便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见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⑩原来,母亲又在隔着窗子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所以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走到尽头,才能望见院子。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走廊尽头的那个窗口,然后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意林》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旨在表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B.文中母亲之所以会久久凝视“我”的背影,是惦记“我”、牵挂“我”的表现,当然也是爱“我”的表现。
C.文章以顺叙的方式叙述了“我”周末回家临走时、去弟弟家看母亲离开时和从医院离开时母亲目送“我”的片段。
D.本文语言优美含蓄,字里行间溢满深情,处处体现着“我”对母亲的爱。
2.第⑤段中写到母亲“依稀又在说着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母亲会说些什么。
3.文中“我”共流了几次眼泪?每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母亲正趴在窗口,望着我,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走廊尽头的那个窗口,然后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赏析加点词语)
5.母爱是伟大的。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2020-08-07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