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古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9 题号:894695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沂公善为文辞,咸平年间,状元及第,还青州故郡。府帅闻其,乃命父老迎于郊。公乃服,乘小驴,由他门入,谒太守。守惊曰:“闻君来,已遣人奉迎,门司未报,君何也为抵此?”王曰:“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郡守父老致迎,是重其过也。故变姓名,诳迎者与门司而上谒。”守叹曰:“君乃真状元矣!”

(选自《能改斋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沂公:即宋朝的王曾,被封为沂国公。②咸平:宋真宗的年号。③门司:官府的门卫负责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府帅闻其(         )
(2)公乃(         )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B.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C.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D.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小故事的主要内容。(10字以内)
4.王沂公被称为“真状元”,不仅因为他“___________”,更在于他具有___________的品质。
2018·上海金山·二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㛃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解]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④㛃:同“洁”。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闻 者 随 声 必 至 闭 目 飞 入 城 直 前 欲 斗
2.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寻得之”中“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3.阅读本文,引人深思。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请你以对对联的形式,阐发你的观点。
上联:虫鸟用智求平安;     下联:______________
2021-09-20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                    洌:_________________
(3)山肴野                       蔌:________________
(4)则必丰乐以饮             即: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                       则必即醒心
B.行者休                    所欲有甚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相环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文者                 君子深造之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2019-10-20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就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曰:“吾轨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轨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轨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妻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累人者,受中赏;能请讯于市朝,闻寨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唐)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文德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皇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是?”对曰:“妻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尽直言,妻备后宫,安敢不贺?”于是太宗意乃释。

节选自《大唐新语》(唐。刘肃)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②自由;自己做主而不受约束。③备;充任;充当,常用作课词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编者是西汉的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前后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朝服立于庭
B.寡人之耳者/妾主圣臣忠
C.而复问其/备后宫
D.于是入朝见威王/于是太宗意乃释
3.翻译句子
(1)翻译【甲】文画线句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___
(2)对【乙】文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
A.魏征每天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得不到自由。
B.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不能够自己做主处理政事。
C.魏征每天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不能够自己做主处理政事。
D.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得不到自由。
4.【乙】文中,太宗盛怒下自言“杀却此田舍汉”,可见君王握有生杀大权是造成【甲】文提到的“__________”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因此,齐威王给予“面刺”者“上赏”,是为了表彰他们的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进谏人进谏事由进谏方式纳谏人纳谏结果
【甲】(1)(3)(4)齐威王广开言路,齐国大治
【已】(2)“杀却此田舍汉”(5)(6)
6.以下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中向君王进谏都是为了保护忠臣。
B.两篇中的进谏人都抓住了君王注重自身形象的心理。
C.两篇中的进谏人都没有在言语中直接批评君王。
D.两篇中的君王最终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2021-05-03更新 | 2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