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87 题号:896299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qiǎng)假(jiǎ)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guǐ)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 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zhé)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yín)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四僵劲不能动。“支”同“肢”;随园主人以书而造之曰。“授”:交给
B.主人日再食“日”:每天;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不须说,不用说
C.滕媵人持沃灌。“汤”:羹汤;非夫人之物而强焉。“假”:借
D.白玉之环。“腰”:腰佩;为一说,使与书。“俱”: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乙文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必专,归书要速。勉励他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C.甲文的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得很多人愿意借书给他。
D.乙文第二段作者以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为有力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观点。
2019·广东广州·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⑤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⑥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⑦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④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⑤悦:敬佩。
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致:__________     (2)媵人持沃灌   汤:__________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__ (4)笈从师          负:__________
(5)依林木之下        或:__________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2020-03-07更新 | 1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直改之乎?不然,迨年事磋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主人日(       )                       (2)父母岁有裘葛之(       )
(3)夫善学者不下问(       )             (4)王生惊觉,(       )
2.翻译下面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3.【甲】文通过的___________手法强调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对话强调了__________的重要性。
4.【甲】文作者宋濂认为要“学有所成”应该怎样做?【乙】文中的李生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善学者”?
2021-09-16更新 | 2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曷:通“何”,为什么

1.下列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可拟                           差:大致,大体
B.暮归,其牛                              亡:丢失
C.未若柳絮风起                           因:因为
D.入学舍                                     窃:偷偷地
2.下面各组句子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七八岁 / 元方年七岁B.曷听其所为 / 尊君在
C.冕因 / 太丘舍D.听,辄默记 / 待君久不至,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B.“公欣然”“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儿女们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C.“未若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差可拟”都运用了比喻,写出了雪花的姿态。
D.乙文选取了王冕学舍偷听读书和寺庙借长明灯读书两个关于勤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5.甲文末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的用意何在?
从乙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12-18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