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78 题号:9171457
阅读下面文言文,比较《<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小题。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中:打着。②所以:……的原因。③弗:不。④报:报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亦乎(《〈论语〉十二章》)(       )
疏食(《〈论语〉十二章》)(        )
于关尹子  (           )   
④伯牙琴(《吕氏春秋·本味》)(           )
2.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和“退而习之三年”中的“而”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
A.学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B.择其善者从之(《〈论语〉十二章》)
C.人不知不愠(《〈论语〉十二章》)D.切问近思 (《〈论语〉十二章》)
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停顿。
 人 不 堪 其 忧(《〈论语〉十二章》)
4.翻译下列句子。 
(1)知子之所以中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列子射中之后,关尹子仍要列子回去练习、思考,这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一文中的哪句话来回答其中的原因?关尹子教给列子的仅仅是射箭吗?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革非不坚利也       (        )民不以封疆之界       (       )
③足                       (        )④民之矣                    (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017-06-06更新 | 4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大,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人不其忧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
(3)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帅也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
择其善者而从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对比“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何理解这两章都写到的“乐”?
2022-12-08更新 | 1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元方年七岁/学而习之
B.谢太傅寒雪内集/吾三省吾身
C.好之者不如之者/亦在其中矣
D.学不思则罔/人不知不愠
2.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一本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是由他的弟子编写的。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对于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加以学习;对于别人的短处,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也有,就要加以改正。这样,无论别人身上的好与坏,对于自己来说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23-12-17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