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列子(约前649-前606)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57 题号:939862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九十_____________ ②杂然相_____________ ③惧其不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的任务艰巨,为下文愚公移山等情节做铺垫。
B.文中穿插京城氏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C.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的目标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D.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 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2)河曲智叟以应(       )
(3)无地土 (       )
(4)公止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理解填空。
甲文中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2016-11-18更新 | 11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注】①浚(jùn)仪:古县名。②荥(xíng)阳:地名。③砥(dǐ)绩:水中沙石。④壅积:堵塞,堆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之       迂:曲折,绕远
B.达于汉   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C.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草木
D.何而不平   苦:愁苦,担心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景商度地势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不知有汉
C.亚夫传言开壁门D.重修岳阳楼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相传是由战国时期的到家人物列御寇著。
B.甲文主要运用语言、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了愚公的大智大勇,有远大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快有坚定的信念。
C.乙文皇帝召见王景询问治水的地理形式和便利条件,皇帝认为他的回答好,于是派遣他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
D.甲乙两文中的愚公和王景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都勇于克服困难,大胆寻求改变,做法感动了天帝和皇帝,取得了移山河修筑渠道河堤的成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
2022-10-27更新 | 1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文言文阅读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石垦壤/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九十/焉置土石
C.跳往助/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陷入尺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墙)
D.老人鼓腹之(纵:放开)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甲文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2020-01-18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