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考点 > 文言实词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8 题号:9183988
阅读甲、乙语段,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舜于畎亩之中
(2)困于心,于虑
(3)王封我矣
(4)孙叔敖之
2.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3.请用/在下面的句子上断句(断两处)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4.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吾居眼鼻之下,不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①神:灵性;②厮:互相。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之者不如好之者
B.吾位居汝上/温而知新
C.若/其人舍大喜
D.吾居眼鼻之下/求闻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 能 观 美 恶 望 东 西 其 功 不 小 宜 居 汝 上 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0-06-14更新 | 3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 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河曲智叟以应
(3)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无地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公善之,欲行。
4.理解填空。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2021-05-18更新 | 21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伛偻:
(2)泉香而酒                  洌:
(3)树林阴翳                  阴翳:
(4)则必丰乐以饮            即: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2020-01-28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