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小学语文综合库 > 阅读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5 题号:20682233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钱学森

①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了15天了。当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②钱学森出生于上海。1936年,他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冯·卡门是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在美国,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又强烈地躁动起来: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时的钱学森已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④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一位高级军官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⑤然而,钱学森的回国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漫长岁月,在我国政府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支持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⑥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劈波斩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魂牵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改一改。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说明钱学森当时已经有很高的成就,国外官员非常想留住他。
B.说明钱学森是美国当时最顶级的科学家。
C.这是美国军官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
D.说明钱学森回到中国,是对美国的一种极大的威胁。
4.读了这篇文章,选择一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记叙文解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豚的恩赐

我独自潜到水面下40尺左右。我明知不该单独下水,但却又过度自信,只想冒险看看。水下既没有暗流,而且温暖,清澈又迷人。但我一抽筋就知道自己有多愚蠢了。我太不小心了。当时我的胃痉挛得很严重。我想把加重腰带解开,偏偏手又够不到扣环。我逐渐往下沉,却又动弹不得,我开始感到害怕。因为我看得到码表,心知氧气筒撑不了多久。我企图按摩腹部。虽然我没穿潜水装,却因抽筋弓着身子,两手老是使不上力。

我心想( )我不能就这么走了( )我还有许多事要做( )我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送命( )我在心里呐喊着( )有谁快来救我啊( )

接着我吓了一大跳。我突然觉得腋下有个东西在往上撑。我当时心想:“不妙,是鲨鱼!”我被吓得满心惶恐、万念俱灰。但这东西却使力顶着我的手臂。然后我看到了它的一只眼睛——那是我这辈子所看过最美丽的眼睛,我猜它在微笑。那是一只大海豚的眼睛。我注视着它,心知这下没事了。

它继续往前游,用背鳍顶着我的腋窝,让我趴在它背上。我满心欢喜地轻抚着它,能感到它也在安抚我,一边引我浮上水面,一边治好了我的痉挛。我的胃抽筋逐渐消失了,心里感到既轻松又安全。我能强烈地感觉到,是它帮我治好的。

浮到水面上之后,它继续背着我游向岸边。当它引我到了浅滩,我开始担心它会搁浅。于是我将它往外推。它却停留在那里不动,我猜它是要确定我是否平安无事。

过了好一阵子之后,我已经把加重腰带和氧气筒都卸下来了,它还是没离开。我于是光着身子下水和它一起游向大海。我觉得身轻如燕、浑身充满了活力又自在。我只想在蓝天大海中玩个痛快。这只海豚于是背着我往外游,陪我玩了好久好久。后来我发现,在外海还有好几只海豚在等它。

后来它引我回到岸边。我当时已经精疲力尽,差点就要倒下来了。它确定我已经回到浅水滩安全地带之后,又侧过头来用一只眼睛看着我。我们就这样彼此注视了好一阵子,时间好像完全静止了,我脑海里还闪过了许多往事的回忆。接着它轻轻叫了一声,回到了它同伴的身边。这群海豚就全部离我而去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念俱灰: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按照_______的顺序,采用第_____人称来叙述,读起来让人感到更加的亲切。
3.短文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我“和海豚的形象的。
4.对短文讲述的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主要讲了“我”在潜水时遇险,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获救的故事。
B.短文主要讲了“我”在潜水时遇险,一只海豚突然出现救了“我”且和“我”玩耍的故事。
C.短文主要讲了“我”在潜水时发现了一只海豚遇险并救了它的故事。
5.给第二段加上标点符号。
6.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像这样的故事你还知道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1-20更新 | 1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练习

半碟冷菠菜

①我注意到那个刚刚走进餐厅的一脸病容的老妇人。她好像刚从另外一个世界走进来,一脸的彷徨无助。

②原本就因为人手不足忙得有些心浮气(躁   燥)的女孩,走过来问她要点些什么,她茫然地望着女孩说:“简单就好。我吃点青菜。”女孩耐着性子机械(xiè   jiè)般地说了几种菜,她点了菠菜。然后两人又讨论了许久,老妇人又点了一碗四神汤,女孩松了口气,转身向厨房念了两声,快速奔向别的桌子。

③这个城市越来越容不下节奏太慢的老人了,尤其是在那些有年轻人当服务生的地方,比如快餐店或是超市。年轻的消费者通常都很清楚地点了东西,付了钱就迅速离开柜台,动作干净利落。老人总是问东问西、举棋不定,掏钱的动作又很慢,对方找了零钱还会抓不稳掉一地,如果再给一张小小的贴纸,恐怕会要了老人半条命。老人走进超市或快餐店,听到服务生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一些像机器人说的话时,会以为自己踏上了火星。

④四神汤和菠菜端上来了,老妇人还是一脸茫然,她嫌菠菜太多了吃不完,感到相当困扰。于是她向邻桌的中年男子求助:“我把菠菜分你一半好吗?你看我都还没动筷子。”老妇人还举起筷子证明“清白”,中年男子笑着摇头说他也点了青菜:“谢谢你。你自己吃吧。”被拒绝后的老妇人还是想寻找相助的“贵人”,她转而拜托另一桌的年轻人,四个刚下课的中学生也笑笑说不要,好像怕被老人传染到什么似的。

⑤我想到吴念真写的那个已经被改编成儿童剧的故事《八岁,一个人去旅行》。故事中,八岁的阿钦被爸爸要求从九份搭火车去宜兰,在车上他遇到一个卖完菜要回家的陌生老婆婆。其实阿钦不太敢看脸上抹了白粉的老婆婆,但是当老婆婆昏睡过去后,阿钦以为她死了,吓得大喊“救人啊”。救醒后,全车的人都以为阿钦是老婆婆的乖孙,阿钦也就扮演起老婆婆的孙子了。

⑥我望着自己满桌的菜想着,如果老婆婆来求我,我就欣(xīn   xīng)然接受。果然,她站起来走向了我,我说:“好的,正好我没点青菜。谢谢你。”她如释重负般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说:“谢谢你啊。”老妇人终于安心地回到座位上慢慢地喝着大(慨   概)已经凉了的四神汤。我的桌上摆着猪肉、鲭鱼、嫩豆腐、萝卜汤,还有一碗大份卤肉饭。因为中午来不及吃饭就去工作,此刻只能午餐和晚餐一起解决。

⑦我吃着老妇人送给我的半碟菠菜,想着她的惜物和善意,对现代人而言反而是无法理解的事了。老妇人喝了汤吃了青菜,似乎有了点食欲,于是又加点了一碗卤肉饭。她去柜台结账时,女孩要她摸个彩,她摸出一张食品兑换券,是一个卤蛋。为了这个卤蛋她们又讨论了很久,老妇人望着我思考着。 

⑧“她是不是又想问我,可不可以和她分半个蛋?”我摸着已经胀起来的肚子有点担心地想着。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2.结合全文,说说课文第①小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举棋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①—⑥小节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写“我”回忆了《八岁,一个人去旅行》 ,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增加文章生动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过渡段,承上启下
C.为下文“我”接受老妇人的菠菜作铺垫D.说明“我”看的书多,知识渊博
6.赏析下面的句子。
(1)老人走进超市或快餐店,听到服务生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一些像机器人说的话时,会以为自己踏上了火星。(从修辞角度)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生动形象地__________________                                                                                                                                
(2)她如释重负般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说:“谢谢你啊。”老妇人终于安心地回到座位上慢慢地喝着大概已经凉了的四神汤。(从描写角度)
这句话通过对老妇人动作、___________的描写,刻画了_____
7.老人送菜时作者描写了中年男子、中学生以及“我”的不同反应,这是一种_______的写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目前,我国的老龄化正迅速、大规模、高龄化地到来,老年人问题成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年人中差不多有三成的老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孤独、失落等等。因老年人固有的生活模式,其个性和行为方式已定型,容易看不惯变革中的一些现象,对后辈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常常不理解,以致喋喋不休或怨叹不已,影响了家庭和睦和身体健康。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8-07更新 | 20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包公智断牛舌案》,做题。

北宋名臣包拯在天长县刚任县令时,一天一个叫刘全农民来衙门报案,原来,他早晨来到牛圈时大吃一惊:只见他家的大黄牛满口血淋淋,牛舌头不知给谁割掉了。

包公心想:这很可能是刘全的仇人干的。于是就对刘全说:“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

等这农民刚走,包公当即出了一张禁杀耕牛的布告:为确保春耕春种,保养好耕牛,严禁私自宰杀;如有病牛,须请牛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验后,方可宰杀。未经查验,擅自杀牛的,一律严惩不贷,一命抵一命。有举报杀牛者,官府赏银三百贯。

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来报告说,刘全违犯法令擅自宰杀耕牛。

包拯看李安鬼头鬼脑的样子,就紧盯着他问:“你告他私杀耕牛,你说,他为什么要杀牛?” “因为那牛舌……”刚说到这儿,李安发现说错了,忙闭住嘴。包拯猛一下站起来,“啪”的一拍惊堂木,追问说:“说!牛舌头怎么样?”

“牛舌头被割了……” “你怎么知道牛舌头被割了?”李安被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这时候,包拯大声问道:“你给我老实招来,为什么割他的牛舌头,又告他的状?”李安听了,大惊失色,赶紧磕头服罪:“是小人和他有仇,所以割了牛舌头……”

包公顺藤摸瓜,经过细细审问,李安只得供认了自己割牛舌而又来诬告的罪状。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A.刘全家的牛舌头被割,刘全来报案。B.包拯劝刘全把牛宰了。
C.李安和刘全有仇。D.包拯发布禁止宰牛的布告。
2.包拯为了引出犯人做了哪些事(          
①劝刘全杀牛     ②保证春耕春种     ③发布禁止宰牛的布告     ④审问李安
A.①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③D.③和④
3.关于对本故事的复述,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A.包拯查找割牛舌真凶的过程应该详细复述。(       )
B.在复述过程中,应该先讲明包拯查案的思路,再复述他的做法。(       )
C.李安割牛舌头的过程应该详细复述。(       )
2022-01-10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