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小学语文综合库 > 阅读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6 题号:22660295
我会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粽子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惹人喜爱,也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怀念。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有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红枣粽是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做成的。煮熟以后,剥开墨绿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红宝石,红、白、绿互相映衬,很是好看。

美味的粽子十分诱人。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馅儿,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1.短文一共有_______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          )的诗人                      (         )的粽子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吃粽子是为了怀念诗人________
A.李白                 B.白居易                 C.屈原
(2)粽子的“红、白、绿”三色中的“红”指的是____,“白”指的是________,“绿”指的是________
A.鲜红的枣子          B.墨绿的箬叶          C.洁白的米团
(3)我知道,下列习俗中不是端午节习俗的是__________
A.插艾草                 B.赛龙舟                 C.吃汤圆
4.我还知道________节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有________
【知识点】 记叙文解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课外阅读。

一个苹果的启示

吃过晚饭,小女儿到厨房帮妈妈洗苹果。妈妈指着其中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问她:“孩子,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这个苹果又大又圆,肯定很甜很好吃。”小女儿指着这个苹果不假思索地回答。

母亲微笑着点点头:“你的想法不错。可是,你知道面对一个苹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吗?”

小女儿眨眨眼睛,好奇地看着妈妈。

妈妈说:“我看到这个苹果,想到的是你的姥姥。她总是把苹果切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吃,自己从来舍不得吃。你看,姥姥的爱就浓缩在这个苹果上。”

小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妈妈接着说:“诗人看到苹果,会把它比喻成小姑娘的脸蛋;画家看到苹果,会把它描绘成火红的太阳;医生看到苹果,会向人们解说它丰富的营养……”

妈妈问小女儿:“你说,他们谁的想法是对的?”小女儿若有所思地说:“他们的想法好像都没有错,都有道理。”

妈妈摸了摸她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是呀,面对同一个苹果,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其实,面对很多事物都会是这样。这些想法没有对与错,所以你要学会理解与尊重每个人的想法。”

小女儿点了点头,妈妈欣慰地笑了,觉得孩子正在慢慢地长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似懂非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表示“思考”的四字词语,请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读画“______”的句子,仿照这样的句式,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农民伯伯看到苹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苹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最准确的是(       
A.小女儿在妈妈的引导下,明白了面对同一个苹果,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的道理。
B.妈妈用一个苹果耐心地引导小女儿,小女儿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觉得她长大了。
C.我们要学会理解与尊重别人的想法,因为人们面对同一个事物产生的想法,没有对错之分。
2024-02-02更新 | 3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与欣赏。

捐一个微笑

蔡成

队伍很长,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认真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的募捐箱,纸上写着“向地中海贫血症儿童献爱心。”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边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似乎被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你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钱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来,嘴一撇,竟哭了起来。原本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是个大孩子,面对意外,乱了方寸。她唯有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

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洋洋,你给姐姐笑一个,你说你就捐一个甜甜的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

小女孩真的立刻笑了,泪水还挂在她的眼角,她还在抽泣,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扭得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

母女俩已经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别扭,但很甜。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我数得一清二楚,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一般的笑。

微笑也是捐赠,给他人一个微笑,得到的是两个人眼中的七彩阳光。

(来源《阅读与作文》)

1.文章标题是《捐一个微笑》,这“微笑”是谁捐的?(     
A.年轻的妈妈B.背唐诗的小女孩C.文中的“我”D.中学生模样的姑娘
2.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意外”指什么?(     
A.小女孩哭了B.小女孩背唐诗C.小女孩笑了D.姑娘乱了方寸
3.“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来,嘴一撇,竟哭了起来。”这句话运用的写法是(     
A.动作   语言B.动作   心理C.心理   语言D.动作   神态
4.对“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一般的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旁边的人都在看着她。B.她想把微笑捐给患病的哥哥姐姐。
C.大家都夸她笑得很甜。D.妈妈没有批评她,她感觉很开心。
5.“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别扭,但很甜。”这句话中“别扭”和“很甜”矛盾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30更新 | 1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豌豆

青青的嫩豌豆能奔跑吗?能。他跑起来可快了,就像在田野赤足奔跑的孩子。

在我的老家有一片草滩,滩外是河流,滩内则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因为年年要发大水,所以田野不能耕种,就荒着,也有人随手撒一些麦种,如果哪年碰到好运气——水不大,麦子就会丰收。

那片草滩是鸟的天堂,牛羊的天堂,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天堂。春天到来,水还没有涨起来,我们就在草滩上寻找豌豆。这里的豌豆长得特别好,并没有谁当真种它,只是夹在麦种里不小心播下去。几场雨一下,地里的豌豆藤就开始长起来。它长的可真快,不像长,倒像是跑一样,像小孩子在麦地里举着白蝴蝶一样的小花一路跑,跑疯啦,昨天还在麦地中央,一个晚上它就跑到牛背坡那块了。牵着藤一路奔跑的途中,它要攀上麦子,在麦秆上长叶开花,然后把它青青的豆荚挂在麦秆上摇晃,像摇晃着一串小铃铛,成熟的豌豆荚不就是一只只小铃铛吗?

其实豌豆青嫩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天,几天后它们就变黄了,黄了就老了,藤蔓再也跑不动了,这时候我们就要赶紧把它们摘下来,带回家,母亲会用线把它们串起来放进粥锅里,粥煮好了,一串青豌豆也熟了,这时候你把豌豆剥开来,弥漫的香气直往你的鼻孔里钻,同时弥漫的还有草滩上的阳光,微微的南风和潮湿的水汽。

吃完青豌豆以后,草滩对我们再没有吸引力了,我们就等待明年春天,等待着豌豆藤又在麦地里开始奔跑的那一天,谁第一个发现它,总会大喊一声:“豌豆又开始跑藤啦!”可不,它就是在跑,沿着一根藤跑得马不停蹄,②那些左一朵右一朵的小白花该是它们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些在草滩上奔跑的孩子不也就像是青豌豆吗?跑得再远,根还在故乡,藤蔓把我们和故乡永远牵连在一起。

1.阅读文中的画线句,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第①句的句子类型是(     )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第②句中的“小脚印”指的是(     )
A.孩子们的脚印幕
B.豌豆
C.小白花多如船人
2.作者为什么说豌豆是在奔跑?
__________________
3.当豌豆跑不动时,“我们”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自然段,“青豌豆”指什么?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08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