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浙江 七年级 单元测试 2019-08-12 42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生命活动的调节、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2017年5月7日,第十届黄河口(东营)国际金标马拉松大赛在市政府广场鸣枪开赛。比赛中运动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上述现象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①保护        ②排汗        ③调节体温        ④感受外界刺激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9-08-1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人的感觉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感冒时,对气味就没有健康时灵敏。这是因为(     )
A.味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嗅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
C.产生嗅觉不敏感
D.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接受气味刺激的灵敏度
2019-08-01更新 | 3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陕西中考)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19-08-12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4. 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2017-01-10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2013-201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坎山镇中学七年级3月月考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2019-08-12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选择题 | 容易(0.94)
6. 在学习“光的传播”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 A 点处慢慢注入海波溶液后光线发生了弯曲;③搅拌均匀后光线又变直。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2019-07-08更新 | 35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省余姚市梨洲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7. 小敏穿了一件白衬衫、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间只亮着红灯的房子里,别人看到他所穿服装的颜色分别是(  )
A.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B.红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C.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D.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
2019-08-01更新 | 240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检测科学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 | 较易(0.85)
8. 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的电热丝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光
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2019-08-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选择题 | 较易(0.85)
9. (海宁中考)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甲不动。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
A.始终菱形B.从菱形到三角形
C.从菱形到三角形最后圆形D.始终圆形
2019-08-0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选择题 | 适中(0.65)
10. 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丁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
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2019-08-01更新 | 3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选择题 | 较易(0.85)
11. 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选择题 | 较易(0.85)
12. 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2019-08-01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选择题 | 较易(0.85)
13.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A.a端变细,b端变细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D.a端变粗,b端变细
2019-07-04更新 | 215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起始考试科学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5.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 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16. 在图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______________
2019-08-1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三、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较易(0.85)
17. 在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             )
2019-08-0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四、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18. 如图,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中有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是AB和CD,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             )
2019-08-01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填空题 | 容易(0.94)
19.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 、密度 的路径。
(2)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填“上”或“下”)拐弯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填“上”或“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4)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一次大爆炸,距爆炸点70千米范围内,清楚地听到爆炸声,70~160千米的范围内听不到,但160~300千米的范围内又能听到。分析原因是因为70~160范围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

五、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 | 较难(0.4)
20. 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5]________和[7]________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这两种结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晨同学首次乘飞机。在飞机升空过程中,前一段时间他没有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由于气压降低,致使鼓室内压相对增大,[3]________________鼓出,他感到耳疼、耳鸣,此时,乘务员叫他嚼口香糖,使[8]______张开,从而使[3]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耳疼、耳鸣则消失。
(3)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________损伤。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________所指的结构。听觉形成的部位在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受损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
(5)小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
2019-08-01更新 | 4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六、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2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探究:
(1)华华家是做玻璃切割安装生意的,华华上午在学校刚学过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午回家利用有利条件进一步体会物距、像距关系及物像方位关系(如图),他将软尺拉直铺在地面上,将镜子架在尺上,举起右手并做鬼脸,沿尺朝着镜子两步,再横行两步.

①镜子最好选用________(填“透明玻璃”或“不透光水银镜”).
②镜面最好与地面成________(填“45°”“60°”或“90°”).
③华华朝着镜子走两步,再横行两步(平行镜面),则横行过程中人像间距________
(2)如图亮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况,A、B、C、分别是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它们都竖立在光具座上,此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A、B、C所处位置对应的标尺刻度如图.
①图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的成像特点.(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②亮亮通过上网检阅科技资料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符合公式u为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请你据此计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③取下该凸透镜,将它作为放大镜用来观察墙上地图的细微处,则该凸透镜与墙壁的距离应________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可到的________像。
探究题 | 适中(0.65)
22. (大连中考)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123456
物距u/cm相同
物高h1/cm相同
像距v/cm4.08.012.016.020.024.0
像高h2/cm2.04.16.08.09.912.0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名同学在做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使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8-12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级 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 答案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生命活动的调节、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试卷题型(共 2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填空题
3
探究题
3
解答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生命活动的调节
2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体温受脑控制
20.65鼻和嗅觉
30.85声音的传播
40.65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声波
50.85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
60.94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
70.85光和颜色  物体的颜色
80.85看不见的光
90.85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
100.6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11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3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4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5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二、填空题
160.65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180.85光的反射和折射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190.94声音的传播
三、探究题
170.85光的反射和折射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210.65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220.65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
四、解答题
200.4信息的处理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