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浙江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0-11-12 2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下列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的是
A.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C.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D.模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2.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中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3. 1914年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下列直接引发这一状况的事件是(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D.三国协约的形成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有
①英国                     ②德国                            ③俄国                            ④奥匈帝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 添加题型下试题

5. 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新青年》创办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11-1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三、单项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6.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国民革命B.武昌起义C.红军长征D.西安事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21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这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 添加题型下试题

8.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武汉的史实有(   
①辛亥革命首义地    ②曾是国民政府所在地
③八七会议召开地    ④平型关大捷发生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0-11-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五、单项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9. 20世纪上半叶,人类历史上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拍摄了许多关于一战与二战的影片,以下影片所反映的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有(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10. 随着革命的发展,中共中央所在地不断变化,下面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瑞金—-北京—-延安B.瑞金—--延安—-北京
C.北京—-瑞金—-延安D.延安—--北京—-瑞金

六、 添加题型下试题

11. 下表中事件一和事件二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有(   )
组别事件一事件二
21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出现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昌起义
柏林战役德国战败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11-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七、单项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2. 12月4日是我国宪法宣传日,我国历史上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有(      
①《双十协定》   ②《共同纲领》  ③《联合国家宣言》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5. 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        
④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7.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与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有(   
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8. 某陈列馆举办“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八、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忧”——“一进食堂门儿,稀粥两大盆儿;远看起浪头儿,近看照进人儿。”“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阅读“忧”“喜”录内容,说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20-11-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材料二:左图是创作于1919年的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画中的山东人戴着木枷以及脚镣和手铐。右图是纪念某一历史事件而作的绘画。


材料三:“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摘自1943年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判断陈独秀发表该观点时的社会背景。陈独秀为了践行这一观点做了什么努力?       
(2)材料二两图分别描述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3)试从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研究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的原因。
2020-11-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九、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 | 较难(0.4)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复兴之路》

材料二:“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杂咏》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中的“三个兔子”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老兔子”怎样的办学理念让北大成名?该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       
(2)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怎样的历史任务?       
(3)国共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两次分裂都使共产党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请说出第一次分裂期间我们党的最大收获。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材料三:《祭黄陵文》节选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越数千年,强邻蔑德。……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民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件?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这一事件有何国际影响?
(2)20世纪30年代是风云骤变的年头,请你列举3个史实证明“强邻蔑德”?20世纪30年代是民族生死攸关的年头,而民族阵线是救国良方,请问中国共产党为促成民族阵线如何奔走的?
(3)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他们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哪一战场的“守土抗战之责任”?并各举一例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
2019-10-28更新 | 3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23. 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不惑”后的再出发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阶段或节点


材料二:1976年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1)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才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选择年代尺中建国前任一历史事件,说明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2)我国在A时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有成功又有失误。请各例举一史实。       
(3)面对材料二所述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我国领导人作出了怎样的正确抉择?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24. “改革开放四十年,时代唱响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40年前,风起云涌,拉开了“恢弘巨幕”。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摘自2018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历史。

——习近平

材料三:我国1978年以来经济发展情况



(1)文章中拉开“恢弘巨幕”的标志是什么?“杀出一条血路”指的又是什么?       
(2)请运用两例史实说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3)阅读表格数据及资料卡,谈谈对“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理解?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单项选择题
15
5
非选择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现代史
2
世界历史
3,4,6,9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项选择题
10.65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20.65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30.85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40.65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60.6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0.65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90.8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
100.85十年内战  抗日烽火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20.65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30.94十年内战
140.65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150.65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60.65抗日烽火
170.65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80.65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
50
80
110
190
200
三、非选择题
210.4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  抗日烽火
220.65抗日烽火
230.65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40.65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