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上) >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71742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今雁门山),进攻太原,以巧计诱帝于平城,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帝被围七日,虽以使人厚遗阏氏(单于之妻)得脱,然受挫已不小。

材料二:“汉与匈奴为一家,世世勿得相诈相攻。”“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1)材料一中的“高帝”指的是谁?“高帝”被围白登之后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       
(2)西汉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当时派谁率军?西汉对匈奴的反击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3)你认为决定西汉对匈奴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材料二来看,昭君出塞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与陆上丝绸之路开辟有重大联系的是:(     ),其出使的西域大致是今天的:(     ),陆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是:(     )——(     )——(     )(今新疆境内)——(     )(西方时称帕提亚帝国今西亚)——(     )(即古罗马今欧洲),其开辟的影响是:(     )。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的事件是:(     ),现在“一带一路”推行的意义是:(     )
2020-12-25更新 | 2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   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派兵征服南方的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西汉前期,对匈奴的主要政策是“和亲”,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重新夺回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占领河西走廊,并移民到这些地区戍守、屯垦。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往来频繁,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汉化。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统治者认同华夏文化,往往自称华夏后裔。胡床为游牧民族的折叠坐塌,晋以后不仅流行于北方,而且推广到江南。胡床的使用促使高足家具的出现,改变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胡歌、胡乐、胡舞等在北方流行,给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增添新鲜色彩。

(1)根据材料一,谈一谈你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2)根据材料二反映了秦汉时期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趋势?西汉政府为管理西域设置了什么机构?
(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以来民族交流的表现有哪些?并分析其对中华民族发展影响?
(4)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3-11更新 | 2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分析题


(1)观察上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河西走廊
B.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葱岭       
(2)上图是我国古代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商道图。这条商道是在哪个朝代开辟的?它的开辟起了什么作用?
2018-11-18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