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上) >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8641668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当时的郡守,就是一个不世袭的大国之君,自亦有防其专擅的必要。所以每郡又都要派一个御史去监察他。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掌控大量的金融资源,经济生活国有化,社会信用在中央而不在民间。

——摘编自“王小五-松鼠财智”的微博

材料三 汉宣帝的时候,就曾经非常高兴地说,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霸道就是法家,王道就是儒家,这已经不是孔子提倡的那种思想了。但朝廷不管那个,只要强调为巩固统治,为政权服务就行。

——袁腾飞《这个历史挺靠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哪一行政制度?这一行政制度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经济生活国有化”的三个相关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推行“王道”的?他的这一做法目的何在?
(4)综上所述,三则材料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国家大一统?这些做法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 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 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 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2018-11-08更新 | 18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不同的政策,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铁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银锡之属为器饰,不为币。---《史记.平淮书》

(武帝)“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1)材料一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材料表明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币制上分别有什么革新?       
(3)请你写出这次改革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2018-11-18更新 | 14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通过秦始皇的开拓和经营,秦朝疆域广阔,东到东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代,人口估计达到4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西汉时期,在秦朝奠定的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版图。12世纪时,蒙古各部之间混战不已,铁木真统一蒙古,      1206年,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秦朝和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分别创立了什么制度?       
(2)分别列举秦朝、西汉、元朝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
2018-09-20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