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现象 >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3 题号:12505782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现有厚度为2mm和5mm的透明玻璃板各一块,应选择厚度为______mm的玻璃板做实验;
(2)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好处是便于确定______
(3)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进行;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5)为了探究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选填“A”或“B”)
A.保持蜡烛A、B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移动蜡烛B和A的像重合
(6)如图,如果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A的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那么像的位置将会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7)拿走蜡烛B,在同一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应选择______(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但小红无论怎么移动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是因为______
(4)若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______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B所在位置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2022-12-11更新 | 116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取同样大小的蜡烛A、B,是为了_______
(2)当把蜡烛放在A点时,在B位置观察到了它的像。若在B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个与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纸板,从玻璃板前方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
(3)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成像在B处左侧        D.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4)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蜡烛A一侧倾斜,如图所示,此时蜡烛A的像应是_______(选填“A1”“A2”或“A3”)。
2024-02-10更新 | 24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纸面放置,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

(1)实验时应选用_______(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2021-01-24更新 | 1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