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热学 > 温度与物态变化 > 升华和凝华 > 生活中的升、凝华现象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1472649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通常人们认为雪花落水是静悄悄的,毫无声响。不过,有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其实也会发出声波。
刚开始有人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的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通过实验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们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科学家们并不相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过了一段时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科学家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中找到了证据,证实雪花落水时也会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会振动,从而发出声波。不过,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海里的鲸鱼可以听到该声音,并显得异常烦燥。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发射和接收的声波的频率 ___________
A.等于20000Hz
B.等于2000Hz
C.小于20000Hz
D.大于20000Hz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对鲸鱼来讲 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4)请你从以上材料中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温馨提示:不得与第(1)(2)(3)问内容及以下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问题:雪花落水时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物理知识:是由气泡振动产生的。
物理问题: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2024年春运期间,一轮接一轮的寒潮席卷全国,各地纷纷下起了冻雨,致使交通受到了巨大影响。冻雨的形成是因为大气出现了逆温层,致使水汽在下落过程中形成了过冷水(温度低于凝固点但因缺少凝结核而未凝固的液态水),过冷水落在冰冷的物体表面会立刻结冰,路面结冰就会导致摩擦力大大减小,出现人走路滑倒、汽车轮胎打滑的现象,从而造成交通影响。
2024年春天来临,地处沿海地区的揭阳又迎来了令人苦恼的“回南天”。这是因为进入2、3月份后,逐渐有从海面吹来的暖湿气流,但由于有一轮接一轮的冷空气补充,南方的天气就进入了几天冷几天暖的“淬火模式”,冷空气的作用是使得墙壁、地面温度较低,暖湿气流到来时,遇到墙壁地板就会凝结成一片片的水雾。

(1)过冷水落在地面结冰后,路面摩擦力减小是因为______,这时候行驶在路面上的汽车惯性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回南天墙壁上水雾的形成是一种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小明家为了防止家里返潮选择了紧闭门窗,将水汽挡在室外,并打开空调的“除湿”模式,但他仍观察到了玻璃窗上有一层水雾,这层水雾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3)与此同时,寒冷的北方人们纷纷玩起了“泼水成冰”,将一定温度的水,泼向极寒的空中,视觉效果震撼,如图所示,为了探究泼水成冰的条件,小明在寒冷的室外(零下36℃)做了三次实验:
实验一:把一杯10℃的水泼向天空,水在半空没有结冰,也没有惊艳的视觉效果。
实验二:把40℃的水泼向空中,此时出现一些水汽,但是没那种惊艳的“泼水成冰”效果。
实验三:使用95℃的热水泼向空中,奇迹出现了,热水划成弧线,形成完美的“泼水成冰”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泼出去的水最终形成的“冰”是一种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024-05-22更新 | 107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oC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发生一个物态变化变成固态,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oC,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高于4oC.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oC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是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熔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作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在东北地区的冬天,受强冷空气影响,经常迎来大范围的降雪。为了应对大雪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第一时间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下列有一项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____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中水汽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___(填“高”或“低”);
(4)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像是___________
A.      B.      C.      D.     
(5)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冬季很容易下“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4-02-18更新 | 19次组卷
【推荐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降雨


原来,地表水变成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团便是“云”,云中的微小冰粒直径只有0.01毫米左右,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当它们遇到某些杂质粒子(称为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现小冰晶,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小冰晶长成雪花,许多雪花粘在一起成为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飘落下来,这就是降雪,若雪片在下落过程中碰撞水滴,水滴凝结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称为雹)。如果雪片下落到温度高于0℃的暖区就熔化为水滴,便下起雨来。
有云未必就下雨,是因为冰晶的数目太少了,运用云和降水的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称为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过散播催化剂,影响云的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散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用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不必对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心存疑虑,碘化银作为人工降雨的物质比干冰更好,碘化银可以在地上散播,利用气流上升的作用,飘浮到空中的云层里,因此利用碘化银比干冰降雨更简便易行。
(1)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遭遇冷而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上面的文章内涉及的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雷声知道将要下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4)面对缺水,试说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办法:______
2022-12-06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