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热学 > 温度与物态变化 > 汽化和液化 > 生活中的汽、液化现象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2 题号:16903796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图实验:

(1)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瓶内出现 ___________而碘晶粒逐渐消失;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擦干,过一会儿在瓶壁上会出现紫色碘颗粒,这是 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为了通过直观现象说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这一特点,该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将一小块干冰放入一瘪的保鲜袋中,并将袋口扎紧,很快看到保鲜袋鼓起,里面充满无色透明气体,如图乙所示。(为安全起见,袋口不能太紧)
方案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
①方案2中,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 ___________(选填“水蒸气”、“液态水”或“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 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你认为方案 ___________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1”、“2”或“1和2”)。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体育比赛中,有时候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如图所示。运动员如果伤得不太重,经过这种紧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赛场,坚持比赛。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药剂?为什么能对伤痛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原来,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的有机物,它的沸点只有12.5,所以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通常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压强较大的金属罐中。在喷出来的一刹那,压强减小且由于接触到温暖的皮肤,氮乙烷立刻变成气体,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氯乙烷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受伤的部位温度迅速降低,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缓解了,到比赛结束以后,运动员还要接受正式的治疗。
(1)氯乙烷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形式是_____态。储存在金属罐中的氯乙烷是________态;
(2)氯乙烷喷到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在这个过程中氯乙烷从皮肤上______大量热量。
2021-03-23更新 | 735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完成了下列实验。

(1)如图甲,把干冰放入水中时,会发现在水面上方会出现大量“白雾”,这种“白雾”其本质是___________(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或“小水珠”);
(2)把干冰放入瓶子中,在瓶口套气球(如图乙),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是因为干冰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一段时间后,瓶子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白霜的形成是因为靠近瓶子外壁的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如图丙,将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玻璃管放入开水中,仔细观察,碘颗粒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上题___________(选填“(2)”或“(3)”)中相同。
2022-11-03更新 | 494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装置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他应将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该实验,他们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如图乙所得到a、b两个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当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_(选填“空气中”或“杯中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________
(4)实验时,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为减少加热时间,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
A.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B.用初温较高的水             C.使用酒精灯内焰
2021-11-26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