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热学 > 温度与物态变化 > 汽化和液化 > 生活中的汽、液化现象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97 题号:1698768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智能汽车
某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折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汽车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因此为汽车研制了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1)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___________(选填“超”或“次”)声波信号经周边的物体的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声学中原理相同的仪器叫___________;改变按压汽车方向盘上喇叭开关的力度,可改变喇叭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
(2)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___________(选填“黑”或“白”)色;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小___________(选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
(3)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___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
(4)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_____度,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_____(选填“远离”、“靠近”)挡风玻璃,如果成像不清晰,可以____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显示器的亮度,改善成像效果;
(5)“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当透明度为100%时,车内光照度为___________Lx。
21-22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水滴


水滴入温度比沸点略高的热锅中,很快就汽化了。当把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入锅中后会不停滚动,到处乱跑,这个过程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莱氏效应)。
1732年荷兰物理学家赫尔曼首先发现了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因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的深入研究而得名。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水或其它液体接触炙热物体表面时,接触处的液体急剧汽化,形成一层蒸汽膜,蒸汽托住液滴,使液滴与物体表面分离,蒸汽的溢出会导致液滴的滚动。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Leidenfrost point)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干冰。
莱氏效应主要应用于航天科学。生活中,厨师热锅时,会向锅里滴几滴水来判断锅是否够热。在传统的过火堆仪式中,表演者先沾湿双脚,光脚快速走过火堆,而不易被烫伤。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但俄罗斯科学家安东·科诺瓦洛夫似乎觉得还不够劲,他把一桶零下196℃的液氮倒在头上,人却安然无恙。(以上危险活动,非专业人士切不可尝试!)

(1)莱氏效应表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______(好/差);
(2)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沸点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人却安然无恙,是因为______(水/氮)蒸气对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液体才能发生莱氏效应
B.锅的温度越高,滴入锅中的水汽化就越快
C.只要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汽化速度减缓
(5)下列现象不能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的是(      )
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
B.冰块放入铁锅中,冰块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却没有变化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手指却没有被烫伤
D.烧红的普通铁锅打入鸡蛋,晃动铁锅,鸡蛋在锅中滑动,不用油也能实现不粘锅的效果
2020-12-19更新 | 721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某天晚上10点左右,某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厘米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某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漏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这种情况比较危险…
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看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内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什么好处?       
(2)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漏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3)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请你说明原因.
2019-01-02更新 | 732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湿度与除湿机
湿度是指空气的干湿程度,或含有水蒸气的多少。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蒸气含量与同温度下最大可容纳水蒸气含量的百分比值,符号为%RH。人体感觉舒适的湿度一般为40%~70%RH。相对湿度为100%RH时,称为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水分不再蒸发。夏季遇到这种天气,人体分泌的汗水难以蒸发,感到闷热难以忍受。

图甲为一款家用除湿机,由压缩机、热交换器(蒸发器、冷凝器)、风机、水箱等组成,如图乙所示。风机将潮湿空气吸入机内,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汽化,吸入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珠,汇聚到水箱中,干燥空气由风机排出,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被抽入压缩机压缩,经冷凝器冷却后再次从毛细管流入蒸发器,如此循环使湿度降低。除湿机内部电路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组成,原理如图丙所示。R为湿敏电阻,其阻值随相对湿度变化,L为磁控开关。当R阻值变化时,控制电路中线圈的电流随之发生变化,当电流大于某值时,L的两个磁性弹片相互吸合,工作电路的压缩机开始运转进行除湿。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会自动断开电源。
(1)20℃时,1m3的空气最大可容纳80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60g,则相对湿度是______%RH
(2)当S接通时,可判断出图丙中线圈上端P的磁极是______极;
(3)图丙中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增加而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4)下列关于除湿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除湿机长时间工作会造成环境温度下降
B.设定湿度越低,则通过压缩机电流越大
C.冷凝器工作时内部制冷剂不断汽化
D.设定湿度越低,则可变电阻R0应越小
(5)某除湿机有40%(干衣模式)、50%、60%、70%等4个恒湿功能档位,如图是它分别工作于不同档位时测得的压缩机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其中属于60%档位的是______
A.B.C.D.
2022-04-16更新 | 3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