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压强 > 液体压强 > 液体压强的计算和比较 > 液体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题型: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1 题号:18098926
如图,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重5N,内装有适量10cm深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明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入圆筒形容器内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与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不计细线重)

(1)小江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9组F的值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中: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h/cm

0

2

4

6

8

10

12

14

16

F/N

9

7.8

6.6

5.4

4.2

3

1.8

1.8

1.8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___________N;
②从表格可知:在做次序7实验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④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
(2)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入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_____________Pa。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1】小刚游泳时发现,人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于是他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并将详细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物块下表面所处深度h/cm

0

1

2

3

4

5

6

7

8

9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4.6

4.2

3.8

3.4

3.0

2.6

2.2

2.2

2.2

2.2

物块所受浮力F/N

0

0.4

0.8

1.6

2.0

2.4

2.4

2.4

2.4

(1)表格中所缺数据为___________,请在图乙中画出浮力大小F与物块下表面所处深度h之间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请解释人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时浮力为什么会变大?___________。;
(3)由图B和表中数据可知,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4)为了继续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他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023-06-30更新 | 818次组卷
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2】小琴和小杨学习了密度相关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小琴想在只有托盘天平的情况下,借助烧杯、细线、水测量出某个物块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
②重新调节好天平,按正确的方法称出了烧杯和适量水的总质量,示数如图乙所示;
③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拴着物块浸没在水中(物块未接触烧杯并且水未溢出),天平的示数变为36.2g,可以计算出该物块体积;
④如图丁所示,将物块缓慢沉入烧杯底部,放开细线,天平的示数变为51.2g,则物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
(2)小杨又制作了一个如图戊所示的容器测量小碗的密度,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A、B两个容器(横截面积分别为4SS)。隔板某高度处有一小孔O用薄橡皮膜封闭。当容器A中注入深度为的水,容器B中注入深度为的某溶液后,橡皮膜恰好没有形变。将小碗放入水中沉底,向容器B中注入液体至深度为时,橡皮膜又恢复原状;将小碗拿出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观察到橡皮膜向容器___________(选填“A”或“B”)一侧凸起,继续向容器B中注入液体至深度为时,橡皮膜又恢复原状。则小碗的密度为___________(用S表示)。小杨提出,从水中取出漂浮时,碗内带水会影响实验结果,测量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柱形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 ΔF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定制了一个巨大的圆柱形容器,他们将横截面积为S的圆柱体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计算出相邻两次实验中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的变化量Δh,并测得液面高度的变化量Δh,并测得对应相邻两次实验中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的增加量ΔF,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在同一圆柱形容器中更换液体,继续用同一圆柱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 水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h(米)

0

0.1

0.2

0.4

0.5

0.8

0.9

1.2

h(米)

0.1

0.2

0.3

0.3

Δh(米)

0.025

0.05

0.075

0.075

ΔF(牛)

100

200

300

300

表二 液体甲

实验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h(米)

0

0.1

0.2

0.4

0.5

0.8

0.9

1.3

1.4

1.8

h(米)

0.1

0.2

0.3

0.4

0.4

Δh(米)

0.025

0.05

0.075

0.075

ΔF(牛)

80

160

240

240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6与7、8中 ΔF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Δh相同,ΔFh 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6 或 9~14 中 ΔF 与 Δ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6 和 9~14 中 ΔFρ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④ 该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序号 15 与 16 中的数据不符合前面所得到的规律,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并填写实验序号 17、18 中的数据; (            )(            )
⑤通过该实验数据我们还能通过计算得到:圆柱体的高度为____米,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____(用S表示),以及液体甲的密度为____千克/米3
2022-11-09更新 | 2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