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现象 >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8830662
某同学为了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_____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_____
(3)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序

1

2

3

物距u/cm

3.39

5.11

6.39

像距v/cm

5.22

6.51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1_____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___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
(2)正确调节好装置后,移动蜡烛到图甲位置,观察光屏上有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4)为了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 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白板;
(5)完成上述实验后,小芳把凸透镜换成了透明玻璃板,又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如乙图所示。他把光屏移动到蜡烛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他又把蜡烛远离玻璃板,蜡烛像的大小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与它有部分重叠的、较模糊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_____
2023-02-02更新 | 210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光现象分组实验活动中,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______ (A/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______
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20°20°
240°40°
360°60°
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 (能/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2)小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小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需要点燃______ (蜡烛A/蜡烛B/蜡烛A和B),再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②移动蜡烛______(A/B),再次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2020-12-23更新 | 73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和刻度尺以及18个大小相同的中国象棋棋子(9个红色9个绿色)。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叠放的红色棋子作为物体放在透明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在透明玻璃板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色棋子的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色棋子与两个红色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两个叠放的红色棋子到透明玻璃板的距离,在透明玻璃板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色棋子的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色棋子与两个红色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两个叠放的红色棋子到透明玻璃板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你说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正确、完整的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2024-03-18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