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声学 > 声现象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产生 > 探究声音的产生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9 题号:19577458
如图所示,关于四幅图中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B.乙:能听到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C.丙: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避免与障碍物的相撞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如图是一种自制玩具——柳哨。 初春时节,人们选取柳树嫩枝,反复拧动其外皮,使之与柳骨分离,抽出柳骨,留下柳皮管,再用小刀将端部光滑的蜡质层削去约0.3~0.5厘米,柳哨就做好了。将做好的柳哨放到嘴边,用力一吹,就可以发出声响。这其中蕴含着很多声的知识,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柳哨是依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B.同样直径的柳哨,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C.同样长度的柳哨,直径越大,音调越高D.用力吹柳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2023-10-10更新 | 22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2】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正在振动
B.乙图: 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丙图: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23-11-11更新 | 16次组卷
【推荐3】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所造成的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玉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中传播
2024-01-24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