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现象 >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20629588
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为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______关系;
(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实验过程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一些,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蜡烛A、B完全相同。
   
   
(1)小明移动蜡烛B,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2)实验中小明发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这样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小亮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越大。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选取了薄透明平板玻璃、相同的短蜡烛A和B、相同的长蜡烛C和D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乙所示,将蜡烛A放在玻璃前面20cm处,将蜡烛B放在玻璃后面适当位置,观察到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②如图丙所示,将蜡烛C放在玻璃前面10cm处,将蜡烛D放在玻璃后面适当位置,观察到其与蜡烛C的像完全重合;
③由蜡烛D比B长,得出蜡烛C的像比A的像也长,进而证明了“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越大”的结论;
小亮认为他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错误想法,请指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______
2023-05-30更新 | 139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小科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硬币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玻璃板M前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填“前”或“后”)观察,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观察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小科把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若将硬币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了3cm,则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此过程中硬币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______cm。
2023-01-05更新 | 43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从实验室里找来光具座、平面镜、玻璃板,两个相同的蜡烛等器材组装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为了完成实验,小明在B处放置的是______(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2)实验中,小明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移动蜡烛C,并在______(填“A”或“C”)侧观察,每次实验都能使蜡烛C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
(3)接下来,小明将甲图中蜡烛C换成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4)小明还想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于是,他又将B处的器材换成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位置摆放如图乙所示)。若使光屏上能承接到烛焰A的像,则应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若不移动蜡烛,也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合适的______(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2021-03-26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