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现象 >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5 题号:2185403
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___的关系;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_______
2014·北京·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7]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林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面是部分实验步骤:
   
(1)取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要想看到蜡烛A的像,小林的眼睛始终在蜡烛A___________(选填“同一侧”或“另一侧”)观察;
(2)取两支同样的蜡烛AB,蜡烛BA的像重合。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A的像再次重合,必须使蜡烛B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
(3)实验中,小林同学反复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30更新 | 104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小艾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 ___________(选填“实物”或“像”)的位置。选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再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移动蜡烛 ___________(选填“A”或“B”),重做实验。记录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的大小 ___________,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___________,像与物体对于玻璃板是 ___________的;
(4)在本实验中,重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选填“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实验偶然性”)。
2022-10-10更新 | 79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A燃烧渐渐变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像与物的左右位置关系,使实验中像与物的对比更明显,下列可以选用的模型是______
A.字母H     B.字母M     C.字母T     D.字母Z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项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2022-12-07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