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现象 >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 题号:21885895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铅笔一支

(1)实验室提供四块玻璃板供选择,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_____玻璃板;
A.较薄茶色  B.较厚茶色
C.较薄无色  D.较厚无色
(2)实验中,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A的像和原来没变短蜡烛的像比将___________(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则A的像______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4)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不透光屏,并在图丙中的___________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①”、“②”、“③”或“④”),从现象可知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
(5)进一步研究平面镜成像,如图丁所示,保持蜡烛AB不动,MNN点逆时针旋转90°时,则关于物体AB中的点A的像A′,则像A′到N点的距离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运动轨迹为___________(选填“直线”或“曲线”)。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图甲所示,是胡灏同学在一次研学活动中发现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这个现象引发了胡灏同学探究镜面成像规律的兴趣。
   
【实验器材】茶色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一张方格纸、一张白纸、铅笔、竖起玻璃板的支架;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选用茶色玻璃板代替日常生活中的镜子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棋子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3)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分别测出棋子B和棋子A到镜面的距离,并记录在下表格中。
序号12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4.006.009.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4.006.009.00
(4)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用白纸代替棋子B,按照图丙中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白纸,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及现象可以总结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的大小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应用】根据平面镜成像知识及胡灏同学研学活动中的发现,回答问题:市场上有一种化妆镜,它可以帮助化妆者看清所照部分的细微之处;分析可知,化妆镜属于_____(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或“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应用了光的____
2023-05-19更新 | 79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实验中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此时需拿一支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像(填“能”或“不能”);
(4)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
A.B.C.D.
2022-08-27更新 | 62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从而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___________(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
(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______,再分别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2018-09-26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