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 长度及其测量 > 刻度尺的使用 >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读数和数据记录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21914729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_________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水的温度_________达到沸点,_________(均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4)如图4所示,将一束激光从左向右射入到某种介质中,可以发现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是因为这种介质是_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刚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图所示,小刚测量一段铅笔的长度,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刻度尺;
(2)读数时,视线若采用图中A视线读数。测量值比实际值要偏______
(3)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______
(4)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
(5)在测量细铜丝直径时,小刚用“累积法”,先将细铜丝均匀缠绕在铅笔上如图乙所示,再用刻度尺量出20圈的长度L______cm;
(6)细铜丝的直径为______cm。
2023-12-21更新 | 97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1)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为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那么: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如图1,停表测出时间为__________s;

(2)如图2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手表显示的时刻。该实验的原理是v=________。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3)下面四幅图像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2024-02-03更新 | 18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1)如图1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2)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水浴法加热。
①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
②小明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图中有在一处明显的不足为______
③小明纠正了不足,重新调整了器材,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3)小欣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了如下器材:相同的两根蜡烛、平面镜、玻璃板、白纸;
①此实验应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进行;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果,应该选用 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厚度为2mm的半透明玻璃
B.厚度为1mm的半透明玻璃
C.厚度为2mm的平面镜
D.厚度为1mm的平面镜
②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欣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③在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时,小欣移开后面的蜡烛B,用白纸作为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然后 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此时将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小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小伟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此基础上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若想在光屏上
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需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023-05-21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